我公眾號剛開的時候曾經(jīng)想做一個“那些教過我做事的人”系列。想講一些他們教會我的事,他們跟我的故事,還有我對他們的感激之情。我并不是個很善于表達情感的人,有些人他們言傳身教讓我學(xué)習(xí)成長了很多,但從沒正面直接的向當事人表達過感激,F(xiàn)在有了這個平臺,可以公開的表達,是件特別好的事。
我剛在國內(nèi)做廣告公司的時候碰到過一個老板,她叫Mimi,香港人。在甲方做了很多年的營銷。是典型的成功港女,精干,聰明,直接,說話夾帶英文,生活品味很西化。她對我們做事的要求極高,很多不滿意的東西都會直接說出來,并且不吝嗇分享知識,會直接告訴我們應(yīng)該怎么做。從她身上我學(xué)到了一些技能,以及做領(lǐng)導(dǎo)的方式?上耶敃r并不太懂,也沒有很感恩,現(xiàn)在回想真的是要當面感謝的。
有一次她要看我準備好的一個方案,不知道為什么把我喊去了一間公司附近的咖啡店。本來我以為如此輕松的氛圍,方案的討論應(yīng)該也會相對順利。結(jié)果沒想到從午飯剛過,我們一直坐到了晚飯結(jié)束的時間,整個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一直問我為什么,為什么。而我,卻回答不出來。
其實她在質(zhì)問糾正的,倒不是方案本身的內(nèi)容和邏輯,而是PPT排版和格式。我估計那時自己的文件做的實在太丑,她已經(jīng)沒心情仔細看內(nèi)容了,就只能從格式先下手。差不多6,7個小時的時間,她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的問,一個細節(jié)一個細節(jié)的教。
她問我,你的文件為什么是16:9的尺寸比例?我說我進公司的時候就是這個比例,大概是因為好看吧。這種窄版的PPT看起來有種纖細感,同時還有電影的寬屏效果。她看了我一眼,問道:“客戶的投影一般是什么比例?” 我說是那種正正方方的4:3啊。她說,對,那這么窄的文件投上去,上下都黑了兩塊,浪費了很多空間,你覺得合理嗎?
我說,還好吧,我們一直如此,這點浪費不是大問題。她說,確實不是大問題,但我希望你能告訴我使用這個比例的確切原因,并且明白自己為什么要使用它,思考一下是不是在不同的情況下要使用不同的比例。比如公司的創(chuàng)意都使用蘋果電腦,他們是16:10;而你們客服用的是IBM,是4:3,在創(chuàng)意那里看到的滿屏PPT,到了你們電腦就不是了。那么客戶呢?文件通過郵件發(fā)給他們,他們在自己電腦打開后的觀感是怎樣的?
她接著問我,你這份中文的方案為什么所有字體都是微軟雅黑?我說好看啊,我們一直用這個!罢娴暮每磫?你確定嗎?你確定其他好看的PPT都是微軟雅黑做出來的嗎?” 我自作聰明的說那以后都用客戶的字體吧,每個客戶都有自己企業(yè)的常用規(guī)范,不同的客戶我們就用不同的字體。她說:”你的文件是我們公司的出品,我們的出品為什么要用別人的字體?我們也是微軟的客戶,他們來給我們提案會用我們的字體嗎?“
以此類推,她開始在每一頁上停留,一個一個細節(jié)的問我為什么:
為什么標題的字體是這個號?正文是另外一個號?這兩個字號的關(guān)系什么?
為什么同樣是效果圖展示,這頁上只有一張圖,而下一頁卻放了兩張圖?
為什么兩個上下擺放的文字框,左邊對齊了,但是寬度卻不一樣?
為什么要放一張精度不夠的圖片?看起來非常模糊
為什么強調(diào)一段話中的幾個字時要用紅色?有時卻標黃?有時卻是下劃線?
等等等等
她每問一個問題,就會自己開始調(diào)整PPT。比如她問 “為什么一頁網(wǎng)頁設(shè)計的展示,創(chuàng)意做出來的效果圖要放在正中,而且大小如此” 時,就開始拖拽那張設(shè)計圖。停在不同的大小上說:其實可以這么大啊,也可以這么大,甚至可以滿屏。你覺得哪個大小最好?來回比劃了半天,我說:“好像是滿屏效果最好,看的清楚,還有視覺沖擊。” 她說:“我也覺得滿屏最好。但是我的理由是不管上下左右留白了多少,我都沒有說服自己的道理。留白10厘米,還是8厘米呢?為什么不能是3厘米或5厘米?這些數(shù)字都沒有確鑿的證據(jù)支持,所以還不如不留白。”
同樣的邏輯,那天她講了很多很多。結(jié)束之前,她說,你千萬別氣餒,我以前的PPT做的也很多問題,直到我老板覺得實在看不下去了,找了一個專家來教了我三天,才學(xué)會了很多。今天我花時間教你的,也只是一些初級知識,希望可以啟發(fā)你,以后你一定會做的很好,比我做的還好。
我不知道現(xiàn)在我的PPT是否能達到她的標準,可能我還是有很多這樣那樣的小問題。但是她教會我的,不止是如何讓一份文件看起來工整專業(yè),還啟發(fā)了我一個道理:
如果自己都不能解釋合理性的事,就不合理。需要去修正,直到可以確切的解釋原因為止,而那個原因必須是合理的。
到今天我還在奉行這個原則,就在昨天跟創(chuàng)意討論一個方案的會上。我還在問他們,為什么我們要做一個視頻?有原因嗎?如果沒有就不要做。我們在做的是商業(yè),不是藝術(shù)。不可以心猿意馬,自由馳騁。當自己做出來的東西,連一句“為什么”都經(jīng)不起問的時候,那一定是經(jīng)不起推敲,琢磨和研究的出品。
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一個原因;每一個標點都值得思考。感謝Mimi。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