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設計在設計之外

資訊頻道 - 設計技 來源:中國設計在線 作者:cdo 2016-09-26

      logo設計大概是平面設計中最有彈性的類目之一了。老實講,單純靠設計一個漂亮的圖形就能打動客戶,實在很是有些難度。那么為了輕松加愉快地搞定金主,我們不得不耍一些小小的心機,增大一些過稿的成功率,這就是今天想跟大家聊得話題——設計設計之外。

      拍著胸脯問問自己,客戶憑什么請你來做設計呢?

      因為我很專業(yè)。

      沒錯,因為你很專業(yè),起碼看起來是這樣的。那么為了讓他們一直保持信心避免事后反悔,你需要準備一些東西。

      1、流程策劃案


      無論是個人客戶還是機構,他們雇傭你時,買的并不僅是最后一個結果,更包括你的工作流程。一份清晰的流程策劃決定了你能否順利地開展設計項目,在項目之初就盡可能讓你客戶理解和信任這套流程,一個清晰透明的計劃會讓你看起來像根老油條,并且獲得尊敬。

      這里務必謹記:諾不輕許

      不要輕易許諾你將要交付的logo方案數(shù)量、修正和修改次數(shù)以及交付時間節(jié)點。

      因為一旦你最終方案設計的比較糟糕,這會很尷尬,我就曾經感覺周圍所有人都指著我說:設計得這么爛還好意思說,只提供兩個方案,修改不超過三次...保持信心但也要給自己留有余地,畢竟誰也不能保證每個項目都發(fā)揮順利不是?

      另外盡量把設計需要的時間說的長一點。因為你總會遇到一些耽誤時間的不可抗力,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沒處說理去...把預估時間延長三分之二吧。如果項目進行得順利,你可以提前交付,這樣反而比你在很短的約定時間內按時交付要更讓客戶欣喜。

      2、提供Brief


      創(chuàng)意簡報,說白了就是一些問題單子,那為什么需要這個呢?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為何要哈哈哈呢?你肯定回答不上來,因為你不認識我,不了解我,也不懂我哈哈哈的來龍去脈。其實我就是想象我對著電腦傻樂有點蠢所以笑一下而已。

      然而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想知道一個結果,你需要了解和問題有關的很多信息,從這一點講,設計應該是搜集情報然后通過一定的公式進行推導的結果。那么在logo設計中,我們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你可以思考以下幾點:

    ·你是誰?你在哪?你有多少職員?

    ·你做的是什么,為什么?

    ·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你有什么歷史/品牌/文化故事?

    ·你有哪些現(xiàn)有客戶和潛在客戶?

    ·你承諾給顧客帶來什么?

    ·你希望喚起顧客怎樣的情感?

    ·你會不會影響顧客的生活方式,如何做到?

    ·你期望的未來是怎樣的?

    ·你面臨的挑戰(zhàn)是什么?

    ·你的競爭對手是誰?

    ·設計項目最終的決策者是誰?

      想要做出一份滿意的設計方案,最重要的是問對問題。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詢問和溝通不僅是方案設計的必要過程,同樣它也影響決策者對你的信心和觀感。掌握正確溝通的方式,可以讓你過稿的可能性提升一大截。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Three Yes 溝通法”,(中文翻譯叫三人成虎嘿嘿嘿?)接下來我們會在三個階段使用話術,來讓你的項目獲得成功。

      第一階段:

      通常我會這樣開場:“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我也有信心和大家一起完成這個任務。接下來我會詢問一些問題,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幫助。這些信息至關重要,這將有助于我們創(chuàng)作出能夠傳達咱們公司身份并且直擊顧客情感的特征形象”。

      關鍵詞:我們、大家、信息、顧客

      作用:

      1)所有人稱我都是用“我們”而非“你”,使用“大家”而非“各位”,這種稍顯口語化的稱謂可以極大拉近你和客戶之間的距離,減少之后“被挑刺”的可能性。

      2)暗示客戶參與其中,并肯定其發(fā)揮的作用。你通過請求幫助實際上在傳達一種態(tài)度:你把自己置于需要幫助的低姿態(tài),表明你將他們的想法納入了考量,這證明你不是一個自以為是的設計師,這會讓你獲得更好的評價,減小接下來項目的阻力。

      3)暗示“你們提供的只是信息,而非建議”。

      第二階段:     

      對于Brief上的問題你可以這樣詢問:

    (1)我們的受眾關心什么?

      關鍵詞:我們的、受眾

      作用:

      1)幫助你確定大的設計方向,掌握基本的顧客需求 

      2)表明你懂得用戶至上的道理,隱晦地表示出你不是一個只會迎合決策者口味的設計師,這是一種膽大心細且富有自信力的態(tài)度。

    (2)客戶一般通過什么渠道了解我們的企業(yè)、產品或者服務?

      關鍵詞:我們的、渠道

      作用:

      1)通過了解渠道可以大致猜測你設計logo會被如何使用、會被用在什么地方,這個信息會影響你在最終展示時所呈現(xiàn)的設計效果,比如logo被應用在推廣資料或者辦公文具上時,不同的背景色和材質將對你的設計產生影響,提前想到這些影響因素,以便logo可以再任何情況下被清晰辨識。

      2)表明你不是一個只會悶頭畫圖的設計師,懂得渠道就意味著了解成本。用“我們”再次不著痕跡地拉近彼此的關系,給客戶一種暗示——我們的設計師懂得為公司省錢。想一想,你跟客戶說,彩虹色的印刷費用更高,而選擇灰色在滿足設計需求的前提下性價比更高,能夠在不同層面上良好使用...你考慮到了成本,老板會多么開心。

    (3)您希望咱們公司的logo能體現(xiàn)一種什么樣的氣質?(提供一些形容詞:簡約、大氣、高端、國際范、職業(yè)化、創(chuàng)意、傳統(tǒng)、朝氣蓬勃...)

      關鍵點:咱們、氣質

      作用:

      1)了解決策人對于公司整體方向的把控,這將有利于你確定設計風格,避免跑偏。

      2)我用了“氣質”而非“感覺”,目的在于暗示逼格,加重自己的分量。作品如果只是有感覺,這個設計師估計水平也高不到哪去;但說作品有氣質,就代表這個設計師有品位。

    (4)您認為一般來說,咱們設計什么樣的logo能夠吸引顧客?

      關鍵點:咱們、顧客

      作用:

      1)很多時候方案被PASS僅僅是因為決策者不喜歡,你的這個問題可以將決策者的注意力從自己的品味轉移到顧客的喜好上。

      2)用“咱們”把設計師和決策者捆綁在一起“對抗”顧客——達到同仇敵愾的目的。人有一個很奇怪的心理:在評價一個“別人給自己”的東西時,會很挑剔很較真;然而當評價“我給別人”的東西時,卻會抱有僥幸心理并希望得到肯定和贊揚。當你暗示決策者和你是一條繩上的螞蚱時,就會避免決策者圍繞個人喜好打轉,而會更多地以公司整體利益為出發(fā)點。

     (5)請問有多少人擁有我這款設計的使用權?

      關鍵點:使用權

      作用:

      1)嚴格控制你的方案的使用范圍,比如向客戶說明,你不允許將網(wǎng)站上低分辨率的logo放大印在產品使用手冊上。這種強硬的態(tài)度有幾個好處:首先表明你是一個有職業(yè)操(yuan)守(ze)的設計師。有原則意味著有底氣,任何設計行為都不是客戶對設計師單方面的要求,你的原則暗示你有底氣拒絕這次合作,這不但不會惹怒你的客戶,相反會在客戶心里加重對你的評價——一個人的價值體現(xiàn)在他有權利拒絕多大的利益。

      2)暗示你懂得品牌標識使用指南的重要性:錯用誤用會極大影響設計觀感和品質,這是你不能忍受的,表明你是一個有品位,而非只認錢的的設計師——只有對自己作品熱愛的設計師,才是靠譜的設計師。所以,記得向客戶說明怎樣正確使用logo,以及在什么情況下不能使用logo。

     3、創(chuàng)建情緒板


      情緒板是一種傳統(tǒng)的設計工具?蛻艄蛡颡毩設計師時,并沒有指望看到情緒板。給他們一點驚喜和深刻印象,讓客戶準備好進入logo概念稿的演示。

     為什么用情緒板?

    (1)它展示了品牌的外觀和感覺。這是客戶對簡報中一個問題答案的視覺化。

      “您希望我們的顧客獲得什么樣的情感體驗?”

    (2)如果處理得當,在logo概念稿展示之前,這會給客戶帶來好心情。這將為你的項目節(jié)省時間,一旦客戶接受了情緒板,如果將來設計修改偏離初衷,你還能把它搬出來。

     第三階段:

     最終方案展示,會在接下來詳細說。  

     4、話術四步走戰(zhàn)略

      這些話(tao)術(lu)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掌握主動權。避免決策者向你發(fā)出指令,甚至指手畫腳,這能讓你和客戶回歸項目本身,以及項目所能帶來的最終愿景。

      為了實現(xiàn)這個結果我制定了四步走戰(zhàn)略:

    (1)同病相憐

      在你的設計方案被最終BOSS拍板之前,和你接洽的人應該也是該公司的某個職員,這個聯(lián)系人需要把方案從你這里轉達給最終BOSS,聽其指示再傳達給你修改意見。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他可能跟你一樣,面對BOSS的“修改意見”很有挫敗感,這時候,“同病相憐”是最有利的營銷工具。

      你要知道,把設計方案展示給BOSS看并且取得通過,正是這個聯(lián)系人最重要的任務,在這期間,他會感謝所有你給予他的“幫助”。

      所以你首先要做的就是,釋放你的王霸之氣。你要或清楚或隱晦地告訴他,設計你很在行,設計展示你也很在行,你能夠幫助聯(lián)系人取得BOSS的認可,這樣可以保證聯(lián)系人不會自以為是地在過程中指手畫腳。

      同樣這也是為了第二步做準備。

     (2)避免傳話筒

      想想看,對方聘請你為其進行設計,然而和你接洽的只是BOSS下面的某個下屬,是不是忽然覺得自己的設計不是那么有價值了?而且如果BOSS對方案有所異議,聯(lián)系人又怎么有效地作出回應呢?你甚至不知道聯(lián)系人會不會因為私人原因錯誤地表述你的方案...

      因此,讓第三方來解釋你的設計會極大增加方案通過的難度,這是一場必勝的戰(zhàn)爭,你務必去除一切可能阻礙成功的因素。

     所以這個階段,你一定說服你的聯(lián)系人,讓他同意只能由你來擔任解說的任務,這時候,原則1就能發(fā)揮作用了——你一定要說明你是在幫他獲得BOSS的認可,而非搶他的功勞。你也可以在最終展示之前和聯(lián)系人排練一下,讓他對你更加放心。

      如果聯(lián)系人實在不同意,那么久拿出最后一招——公司規(guī)定必須由公司的設計師來向決策者展示設計方案

      一般聽到這句話,他們都會同意的。

     (3)取得掌控權

      一旦你和聯(lián)系人達成共識來由你進行最終的方案展示,你就務必要做好準備了,事實上我們從最開始就做好準備了。任何一個項目都不可能一兩個小時出方案,BOSS們都是大忙人,所以在你進行最終展示之前,需要喚起他們對這個項目的記憶——主要是堅定他們在你的方案上花費時間和金錢的決心。

      你需要簡單介紹項目背景——為什么公司需要新的設計標識、新設計的目標以及預期前景。根據(jù)相隔時間的不同,決定這個鋪墊介紹到什么程度,他們都很忙,幾分鐘足以。

      在整個介紹過程中注意,避免夾雜設計術語,因為這很容易打斷他們的思路。他們不是專業(yè)的設計師,你應該用邏輯清楚的大白話來表達你的想法。當然,你還是需要通過概述一些基本的設計原則來體現(xiàn)你的專業(yè)性和規(guī)范性,這也能時刻保證你對大局的掌控。

      這個過程是一場博弈。BOSS們通常會抱著品鑒得態(tài)度對你的設計作出決策,而你務必要提醒或者暗示他們,雖然他們的建議十分重要,但應該抑制住“指導”設計的沖動。記住,你是專家,在整個展示中你一定要處于帶領的地位,如果你們之間的協(xié)商演變成他們告訴你用什么字體或者顏色,這將極大削弱設計的額效果,甚至返稿。

     你需要通過一些話術來讓他們意識到,你希望得到的是戰(zhàn)略性的建議和決策的自由。比如你可以說“如果各位認為這個方案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請但說無妨。但是我們盡量不要討論怎樣修改設計細節(jié),這些工作我將在接下來深化調整!

     做優(yōu)秀的設計師,同時也是高超的推銷者。在展示過程中,記住你要推銷的是你方案背后的設計理念和精彩故事,而非那些字體或者顏色。細節(jié)都是可以被修改的,如果注意力過多放在細節(jié)上,你就不得不提供大連打個版本去試錯,這是一種不必要的浪費。

     你可以說這個藍色不好看,但你不能說讓我換成紅色。

     我相信你肯定碰到過這樣的客戶,從一開始就向你提出“創(chuàng)意建議”,或者在提出意見后告訴你“應該這么做!”。這種情況會讓許多設計師翻白眼,包括我。以前我都是置之不理,不過現(xiàn)在我改主意了,與客戶合作總比對立要有用得多。

     這并不意味著你應當遵從客戶的所有建議,“那就這么干”。客戶的想法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但是抽象概念的背后,是明確但不正確的需求。一般來說,客戶提出的需求都不是他們腦子里真正想的。這并不意外,畢竟他們的工作是經營一家公司,而不是準確表達個人想法。這種情況下怎么做?

      保持開放的思想,反駁需要技巧:

      將客戶的想法當作一組關鍵詞,對它進行重新設計。

      即使你清楚,客戶的建議既不匹配品牌目標,也無法吸引受眾,但你仍需要在下一次演示時按照客戶的要求進行修改,但同時也要改進一個你認為更好的版本,通過比對來解釋你為什么覺得他們的提議不靠譜,向他們解釋你為何不再深化他們的概念:“我非常喜歡的您想法,不過對這次的項目幫助不是很明顯,因為……”

      記住,不要意圖說服客戶接受你的美學偏見,空口無憑,你只需要選擇一個他們的建議來進行比對,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意見不是那么靠譜之后,便很少再會抵制你的方案了,這是立竿見影的法子。

      你要傾聽需求,而非接受命令。

      那么到底該如何理解客戶這些模糊的需求?

      通常遇到這類客戶時,我必須打開自己的翻譯模式!把他們的話按自己的理解重新說一遍。

      以下案例來源于網(wǎng)絡:

     【情景演練】

      客戶身份,57歲某國企老總。企業(yè)業(yè)務范圍屬于冶金類?蛻艮k公室里懸掛一副自己寫的書法——友蓉奶大!

    “我看人家這個logo很大氣嘛!我們公司的logo也要這樣大氣的!”



      翻譯模式開啟:

      結合該客戶年齡與職業(yè)身份背景,可以斷定,該客戶之所以認為這個logo大氣,因為其中出現(xiàn)到了中國書法等元素。并且使用了較為簡潔的圖形搭配,不繁瑣!遂投其所好!

     【情景演練】

      客戶身份,某六線城市二代,今年19歲,想玩票弄個酒吧在他們當?shù)亍=o我展示如下這個logo,并一口咬定,這logo時尚!



      翻譯模式開啟:

      結合該客戶基本信息,可以解讀為,此客戶將色彩明快,色環(huán)對應的配色方式定義成時尚,遂投其所好!

      看到沒,真正的需求都是要經過提取和挖掘的。 所以說,根本不要問甲方對logo有什么想法,他們是表達不清楚的。你需要做的就是按照之前說的,詢問一系列的問題,然后把搜集的信息進行深挖、打磨和拋光。用你的經驗和專業(yè)知識把把決策者心里想的東西形象化,并且,因為他們參與了整個流程,決策者在定稿時也會更有認同感。

      你和客戶在整個過程中的關系將直接決定他們是否認可你的想法。這個關系在初期就應該決定,要么是醫(yī)生(設計師)和患者(決策者),要么是顧客(決策者)和服務生(設計師)。

     “小劉啊,這個字體調大一點!”

     “好的老板”

     “小劉啊,這個換深一些的顏色!”

     “好的老板”

     “小劉啊,把這個方塊換成圓形!”

     “好的老板”

       ...

      想一想你當孫子有多久了?

    (4)拉BOSS下水

      親近你的朋友,更要親近你的敵人。

      設計師和客戶真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好CP,其實不管你和客戶在項目中扮演什么角色和關系,重要的是你一定要讓決策者知道,他們的哪些建議能幫上忙,哪些建議則會有反效果。

      對于任何一個客戶來說,知道自己是項目的參與者而非僅僅是決策者,這對于最終的成功是十分有幫助的。這也是為什么我建議你要取得直接談話權,畢竟你需要時間去和決策者建立一種默契——讓他們知道何時以及如何發(fā)表他們的意見。

      講一個真(bei)實(shang)的故事:

      有次我接了一個公司的項目,在項目初期的一個月時間內,我和聯(lián)系人經過了多次的面談和workshop,項目進展十分順利,然而在最終戰(zhàn)士設計方案時,情況一瞬間崩盤。

      我不知道的是,在客戶委托我之前,實際上已經有一個大概的方案了。他們希望我把他們這個想法實現(xiàn)出來,而不是通過我自己的調研和思考重新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方案。然而坑爹的是,他們并沒有告訴聯(lián)系人這件事,自然,和我接洽的人也沒有告訴我,相反BOSS認為我可能會創(chuàng)造一個他們更喜歡的設計,因此全部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雖然我堅信我的方案更有吸引力,然而現(xiàn)任比不上前妻,他們先入為主地愛上了他們之前那個想法,結果我像個傻逼一樣調研思考畫圖具象...

      雖然我也曾問過是否有中意的想法,但是估計我的聯(lián)系人根本沒有在意這個問題,BOSS也忘記主動說了,后來我就一直想,如果我在項目開始的時候就掌握主動權,直接和BOSS接洽,我一定會知道他們其實已經有一個方向了,只需要我根據(jù)他們的想法稍作修改即可。遺憾的是,當時我沒有這么做。

      所以朋友們要格外小心那些已經自己畫了草圖,或者有其他設計師開頭,然后希望你將它設計logo的客戶。你得明確自己的位置:你究竟是一個提供設計解決方案的專家,還是一個使用Adobe Illustrator技能的美工?

      你要誠實地回應客戶:

    “如果您只想要把你的草圖畫成矢量,請個實習生吧。他們可以做的很好,而且花不了您多少錢。但如果您要雇我來操刀這個項目,我們就得遵循完整的logo設計流程。當然,我會記下您的想法,并且加以研究。不過暫時我還不清楚所有的項目細節(jié),我不能保證這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我也會盡量構思其他的概念”。

     如果客戶同意,你作為一名設計師的公信力就已經建立了。如果不同意,那這客戶不適合你。



     好了,經過之前這么多的鋪墊,我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基本和決策者形成了良好額合作關系,然后我們需要進行設計了。

      關于logo設計的技法,見仁見智吧。其實不管什么形式,都是通過色彩、圖形和結構來牽涉用戶一系列的心理變化。作為設計師的我們,應當明白什么樣的色彩和形象會喚醒人們怎樣的情緒和感受,這些規(guī)律是你獲得用戶信任,激勵他們選擇產品的路徑。

      與之相比,形式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時刻記住,logo主要作用絕不是漂亮,漂亮的logo或許能贏個什么設計大獎,但不一定會給公司帶來更高的市場份額。

      用這幾個問題給自己的作品打打分:

    ·logo能喚起什么樣的情感?

    ·隱藏在logo背后的東西是什么?

    ·logo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嗎?

    ·它獨一無二,一眼就能看出來嗎?

    ·在黑白色上看起來是如何?

    ·在小尺寸下也能獨特清晰嗎?

      過去的三十年里,人類創(chuàng)造的信息比五千年來創(chuàng)造的還多,如此紛雜的信息海洋讓我們變得越來越快速和忙碌。

      有數(shù)據(jù)顯示,現(xiàn)代人每天平均接觸一萬六千個廣告、logo和標簽,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可能留給每個logo被人注意到的時間僅僅十幾秒。這么想想,你做的那些花紋繁多,細節(jié)精細的logo,是不是哭瞎在廁所。

      我一直很欣賞以簡為美的設計,最簡單的方案往往能否符合圖標設計大部分的要求,也更容易適應不同的情況,應用于不同的媒介(線上或者線下)。我看過很多介紹logo設計趨勢的文章,但我覺得,潮流更多的是屬于時尚界的,并不太適用于logo和品牌標識設計。對于一個logo來說,使用壽命非常重要,公司的業(yè)務持續(xù)多久,他就要有多久的壽命,當然期間會稍加改變,但內在的基本理念應該原封不動。而簡單的設計由于容易辨認,因此更容易擁有長久的壽命,如三菱、三星、FEDEX、BBC、NHS(英國國民保健服務)


      logo需要具備易于傳播性,就需要刨去本身為了復雜而復雜的設計概念。這一點,是被大多數(shù)設計師或客戶所忽略,但在我看來確是最重要的,是衡量logo傳播力度的最主要標準?蛻魰e誤認為,花了錢,不能買個復雜的,就不劃算。設計師會錯誤認為,自己不做出一個復雜的,就反映不出自己的實力,這些觀念都是錯誤的。

     簡約不僅關系美觀,還關系成本。理想的設計應當能縮小到2.5cm大小仍然不失任何細節(jié),這樣可以保證在印刷、會議、重新設計等方面節(jié)省一筆可觀的費用,這也是為什么許多 logo 都開始「扁平化」的原因,在某種程度上它們開始刪除添加「陰影」等立體化或動態(tài)化的設計技巧。

      logo要有一個中心點,就是讓你脫穎而出的一個特征,比如蘋果缺失的那一口,奔馳的三角星,紅十字會的十字...

      簡單點,讓你的受眾只記住logo里的一個特征,讓人光看logo的形狀或輪廓就可以分辨。

      是一個,不是兩個,三個或者四個。

      僅僅一個!

      杜絕吹逼的設計,作為一個logo實在是表現(xiàn)不出什么幾百年的歷史傳承、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所以作為一個logo只要表現(xiàn)出一點,然后把這一點無限的放大,通過視覺體系觸類旁通,打通關于產品所有的想象,做出與之配套的視覺體系就OK。

      記得,客戶是要去賺大錢的,他們可不會費時間去看你logo代表了多宏大的文化積淀,沒事別扯蛋。

      在這里簡單聊一聊logo設計的禁忌,網(wǎng)上有一些,我也想了一些,歡迎補充:

    (1)文字禁忌

    ·姓氏名稱:一些國家的標志法規(guī)定,用姓氏名稱作為標志標識需征得本人同意。我國有些標志標識所附的英文恰巧是外國人的姓氏名稱或者有姓氏含義。如Violet(紫羅蘭)與英國人威奧萊特的姓氏音相同,這種情況在國外注冊就會遇到困難,甚至不能注冊。還有NANA、worksdem

    ·動物名稱。有些國家對動物的忌諱和信仰是不同的,因此,在使用時要避免使用時會帶來不好含義的動物名稱。比如龍。

    ·帶有欺騙性質和民族歧視以及有害社會道德風尚的文字。對于這一禁忌,其實體現(xiàn)的就是一種尊重與誠信原則,是品牌建立并為消費者所接受的基礎。

    ·國家和國際性質的組織名稱。這種涉及到國家的東西,一般都是受保護的。

    ·其他方面的文字。例如,我國的“藍天”牌牙膏,出口到美國,其譯名為“Blue Sky”則成了企業(yè)收不回來的債券,銷售無疑成了問題。但也有成功的例子,例如,美國在中國銷售的洗發(fā)護發(fā)用品中,有一個英文名稱為“Rejoice”,中文譯為“飄柔”,意為頭發(fā)飄逸柔順,既能充分地顯示商品的特質,又能給消費者留下美好的回憶,“飄柔,,在中國非常受消費者的歡迎。

    (2)數(shù)字禁忌

     這種比較常見,很多國家忌諱個別數(shù)字。比如西方普遍不喜歡13、日本忌諱9和4、韓國忌諱4等等。 數(shù)字是全人類所共有的元素,以數(shù)字作為商標不應歸某一生產者所獨占,許多國家認為數(shù)字沒有明顯的特征性,并缺乏顯著的差異性,因而不予以注冊。當然,也有些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數(shù)字可作為商標注冊,有些數(shù)字被認為是代表“幸運與吉祥”,如“七喜飲料”、“7 - ELEVEN便利店”等,因此,出口商標設計應慎用數(shù)字題材。

    (3)色彩禁忌

     瑞典人禁用藍色;西方人認為黑色不吉利;東方人卻以白色為不吉利;在拉丁美洲,紫色和死亡聯(lián)系在一起;綠色在大多數(shù)國家都是寧靜生機的代表,但日本卻非常不喜歡綠色,謂其不詳...

    (4)圖形禁忌(宗教禁忌)

     納粹圖案;伊斯蘭教國家禁用豬及類似豬的圖案設計;狗在北非視作不法;我們的國寶大熊貓在東南亞歐美頗受喜愛,然而在伊斯蘭國家卻對它多有厭惡;西方人忌諱黑貓;澳大利亞禁用兔子圖案,因為兔子是當?shù)匾缓;日本忌諱荷花;加拿大和英國忌諱白百合;以及在東方被認為神圣吉祥的龍形象,在西方卻被理解為邪惡...所以設計出口商品的商標設計時,應注意要和當?shù)氐纳鐣幕瘋鹘y(tǒng)相適應,不要違背當?shù)氐娘L俗習慣和各國的宗教信仰,特別是各地的忌諱。

     展示階段:

     假裝設計完了,我們要給BOSS進行最終展示了。

     一旦最終稿已經選定,你得創(chuàng)建可交付的文件給客戶。

      要確保你的設計具有適應性,在大小尺寸中看起來都不錯。你的logo設計可能以各種尺寸被用在屏幕上,也可能用在印刷品中(這意味著需要至少300dpi)。當然,你是在矢量圖形軟件中設計logo,你有矢量文件,不過你還需要提供其他更多貼心友好的文件類型,給客戶使用;ㄐ⿻r間在非矢量文件中作出適當提示,使它們更加干凈優(yōu)美。當你把矢量文件拖進PS或其他位圖程序時,在設計作品的邊緣,最終會產生各種像素點,你得清除它們,為了最干凈的最終成品。

      你還應該為logo最終稿創(chuàng)建一套風格指南,并結合品牌,來判斷各種應用方式是否合格。創(chuàng)建一張使用守則清單,用來說明如何使用logo,包括是否可以將它輪廓化或者放入色塊中之類。

      將你的設計放到應用場景中去展示——這能讓人形象地看到你的設計有多棒,記住,你設計的場景越多,logo使用地越統(tǒng)一,就越會強化這個方案在決策者腦海中的印象,被采納的可能性就越高。當然這一步需要處理地非常專業(yè),這樣才能讓客戶信服。

      對了,在中期或終期的方案探討中,把文件儲存成PDF格式并標明日期,這樣可以有效區(qū)別不同階段不同版本,并確保你和決策者看的是同一份文件。

      然后,像個廣告商一樣展示你的設計吧。

      展示的時候不要一下給出全部的方案,更不能給出不滿意的方案。相反,一開始你可以只選一個展示,觀察客戶的反應。假如客戶沒有全程關注設計過程,你擔心他們對你所展示的不太滿意,這是個特別有用的策略。用一個設計方案獲取反饋,然后你可以對它進行調整,或者了解到其他哪個方案會令客戶滿意,這是個很棒的策略。

      不要等著客戶自己理解這個概念——在演示中要引導他們。展示你的工作成果,解釋這些方案如何幫助客戶達成商業(yè)目標。

      要了解正確的次序,就像喬布斯的演說一樣。記住事不過三原則:人們只能記住每個列表中的3件事。3是一個極具說服力的魔法數(shù)字。如果這個數(shù)字特別大(例如概念稿的數(shù)量),那么次序也很重要。人們最容易記住第一位的東西,其次是最后一位,然后第二、第三,以此類推。所以,當展示概念稿時,把最好的方案放在首位,第二的放在末尾,(如果你要展示3個概念)第三的放在中間。

      學會選擇合適的展示模板。


      所有這些漂浮的名片、帶角度的桌面上的iPhone照片……雖然很好,但不適合用來演示概念。你在哪種情況下能看清名片上的信息,平直地拿在手中,還是攤在一米外的桌子上?你用手機時是垂直拿著,還是45度角傾斜持握?你明白其中意思。這就是為什么演示中最好使用平直的模版。

      另外展示多少個概念取決于你。我以前也展示過3個,但我發(fā)現(xiàn)打磨第三個選項純粹是浪費時間。從概念階段頭腦風暴出的30個點子中,選擇最好的兩個方案,這樣其實更好。給客戶太多選擇會讓他們難以做決定。二選一總比六選一要容易得多。甚至更糟的是,他們可能會讓你廢棄掉這3個,設計第4個(然后是第5個、第6個……)

      畢竟,如果你能輕輕松松設計出3個logo,再設計幾個也沒什么大不了。

      想到一些朋友問過的小問題:

     1)“順便說一句,我還需要一個logo!

      如果客戶只要求你設計一個logo,你就要當心了。他很可能在之后把你的logo印在公司的其他產品中,也就是說,他花了一個logo的價錢,買了你一整套VI。

      要清楚你的項目不應該只是一個logo,它關乎一套完整的形象?蛻魬摓榇酥Ц断鄳膱蟪辍撬娴闹恍枰粋logo圖案。在這種情況下,你應該盡量說服客戶接受設計作品全部的所有權,你唯一可以保留的是利用作品進行自我宣傳的權利。

     2)簽合同的時候注意版權問題

      很多企業(yè)希望你們之間的協(xié)議是保密的,因此在合同中規(guī)定你不可以將自己的設計作品用于日后的個人宣傳。這個條款你可以和企業(yè)進行磋商,畢竟如果你設計出不錯的作品,卻不能拿來增加自己的價值,將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3)學會從不同角度審視你的設計

      你也不希望如果logo被印在一本書上,坐在你對面的人看到一個形狀不雅的圖案吧。

     4)了解logo注冊的流程

      通常我們將logo注冊交給logo律師來辦,但你最好了解這個過程,以便回答律師的問題避免法律糾紛

     5)如果有人讓你隨便幫忙設計logo

      來,給他這個神器吧:這是一個神奇的網(wǎng)站

     6)你知道視覺矯正原則嗎?

    《高階技巧!聊聊logo 設計中的視覺矯正法》

     7)你知道logo設計的規(guī)范嗎?

      比如logo的隔離區(qū)域、logo的禁用范例等等...

     《logo設計規(guī)范知多少?》

      .....

      ...

      ..

      有人說一個設計師的品味要領先大眾四年,一個成功設計師的品味要領先大眾七年。

      截止到現(xiàn)在,我大概給三四十個客戶展示過方案了。似乎大多數(shù)情況下客戶的反饋會給我的方案提出某種程度的挑戰(zhàn),然而再回首一個項目你會發(fā)現(xiàn),我曾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為了思考一個方案,努力在客戶和我之間尋找共同點。即使很多時候客戶規(guī)定了一些方向,我也不妨去嘗試下別的選擇,因為至少我知道我是在為自己做項目,我不僅要為客戶負責,還要為自己負責,既要取悅客戶,也應取悅自己。

      一個優(yōu)秀的設計師應該學會如何與人交流,大部分設計人員似乎都沒做好自己的作品被人當成垃圾的準備。學著如何與人溝通吧,當你和客戶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好時,你的作品被無意義無理由修改的可能就越來越小,你的作品終將閃閃發(fā)光。

      記得,logo不是品牌,你也不是神,保持謙遜,不怕犯錯。讀、看、前進、做自己。最重要的是要熱愛現(xiàn)在的生活,你只有一種生活,也只有你擁有這種生活。

聲明:站內網(wǎng)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wǎng)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