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為舊標志,下為新標志
潮流總是令人難以捉摸的,以前的設計理論往往講究一種“合理邏輯”,比如你說的是一家重工業(yè)的工廠,那標志也要顯得穩(wěn)重及具有一種陽剛氣,如果你的公司是一家化妝品公司,那標志及字體要顯得清新典雅。如果你是一家銀行或金融公司,那標志要顯得專業(yè)冷靜。但經過近十來年的發(fā)展,這些理論幾乎都被推翻了,甚至往往呈現反其道而行之的趨勢,一言而敝之,那就是:成熟的想裝嫩;年青的卻想玩深沉(現在社會上不也正如此嗎?)。只是可憐了那些讀設計課程的學生,他們的教科書還在教著一些看圖識字式的理論:綠色代表生命,藍色代表寧靜……維珍航空(Virgin Atlantic Airways Ltd)近日更換的標志,也算是這種潮流的其中一個最新的注腳。該形象更新項目由英國的Johnson Banks設計公司與維珍內部設計團隊共同設計。該新標志將會應用于維珍公司全線的38架飛機上,同時在公司形象展示及廣告推廣中都會使用新設計的標志。
以下為維珍航空公司關于新標志的報道:
“維珍的首席執(zhí)行官Steve Ridgway介紹說,我們是一家具有鮮明特色及勇于創(chuàng)新的英國公司,而我們的新設計將使我們的形象更加突出——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在地上。盡管面對著艱難的經濟形勢,但此次的形象更新將是維珍即將開展的眾多設計項目中的其中一個。我們站在幕后,與英國的設計人員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品牌。機身上的噴漆采用了全新的噴漆系統(tǒng),將會使維珍的形象更加顯得獨一無二,也是第一個商用飛機采用這種新的噴漆技術,將會使我們的金屬顏色顯得更加富表現層次。”
“我們要在新形象中盡量保留維珍在第一個二十五年所留下的寶貴資產,我們保留了飛機尾翼的設計元素,但將它變得更簡單及更方便使用,也使形象變更更優(yōu)雅,字體采用了更加纖細的字體設計,并且用上了全名,而且在使用上具有非常高的靈活性”。
航空業(yè)或許更接近于服務行業(yè)的類別,不過龐大的飛機及航空業(yè)所給人的印象無疑脫離不了“重”或“大”的想象。這次的改變無疑顯得有點女性化,無論是字體還是那個尾翼的曲線形象,甚至包括顏色,全小寫字母,都使標志呈現一種女性化,不過維珍自己也并不避諱這一點,他們宣稱那個尾翼元素就象一位“飛行的女士”形象。你就拿這些字體及元素直接用在一個化妝品盒子上,我感覺也挺搭配的。
Johnson banks設計公司談到了這個項目的設計:
“我們在2009年就被委托參與維珍航空的形象設計,在開始,我們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如果在公司的內部及外部展示中設計一個更加清晰的新形象,但后來我們的的注意力逐漸去到飛機機身的形象及標志傳達上。隨著設計的深入,我們也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問題,首先第一個是名字是用“Virgin Atlantic”還是使用“Atlantic”,在最早期中他們用了全名,而公司也希望能夠恢復全名的使用,這樣會使品牌傳達更加清晰。第二個問題是原來標志與此次設計到底是如何結合的問題;第三個問題是標志設計要能夠充分靈活應用,從機場的橫幅宣傳到紙袋子的應用。還要考慮適用于iPhone及網站上的應用。”
“我們與珍維內部的設計團隊對尾翼的設計提出過無數種方案,也進行了非常多的修正和討論,而最終獲得大家認同的就是這個比原來設計顯得更加優(yōu)雅的方案,它即可用于全稱并列的尾部,或者用于名稱疊起使用時的情況”
我一直都覺得飛機的機身設計是挺有諷刺意味的一件事,因為作為一個航空公司的形象設計,機身的形象設計必定最重要的,但實際上,如果說到處于一種真實的環(huán)境觀察,沒有幾個人會有機會觀賞到一架飛機在五千尺高空中飛行時它的整體形象——如果不是通過一些在后面加個天空背景PS出來的一些照片,機身的形象設計效果其實是最少人接觸到的(就算包括它在地面時,也終歸不會太多人看到)。
維珍航空所謂的新顏料及噴漆技術的應用,最大的優(yōu)點是在列日之下,顏色表現也非常穩(wěn)定,并不會因為陽光的反射而影響別人觀看。而普通的飛機噴漆,在烈日照射之下,很難拍到理想的飛機照片效果。
我想我自己在日后會喜歡上這個化妝品風格的航空公司形象設計,特別是字體的應用,但要等我自己嘗試追上潮流才行,我總為自己對潮流的觸覺慢半拍而感到有些自卑。維珍的這種創(chuàng)新的勇氣一如其創(chuàng)始人理查·布蘭森那種蔑視一切舊規(guī)矩的性格一樣,行事方式往往出人意表。如果有一天我有機會去搭乘維珍航空的飛機,我只希望我那雙視力只有0.8而且沒有戴眼鏡的眼睛還能順利找到它的登機柜臺: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