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TDC獲獎名單公布

資訊頻道 - 新聞 來源:藝術與設計 作者:cdo 2020-04-01

‍‍近日,東京字體俱樂部(the Tokyo Type DirectorsClub,TDC)公布了2020年的獲獎名單,不僅有日本、法國、澳大利亞、德國、英國、荷蘭的設計作品,還有中國的設計作品獲獎。

梅數植、連杰和李習斌合作的“大,不小”展,還有李習斌設計的“仁者樂山”海報,分別獲得了2020 Tokyo TDC的展覽類和海報類大獎。

1

書籍設計獎“HERE IT IS HERE于 IT A I NT”

“大不小展”是梅數植、連杰和李習斌三人聯合策劃的一個關于文字研究的展覽,是平面設計的一個先鋒性實驗展覽。設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大不小展”正是探索設計邊界的大膽嘗試。展覽在某種意義上提出的不是設計的成果,而是對設計的認識。這里沒有所謂的排版,沒有線性思維,而是從字體的本身出發(fā)。整個展覽的策劃從中文的立場語境、體量以及中文尺度變化的角度去思考中文的平面設計。這樣的展覽給當下以移動終端為主的界面設計指明了方向,面對中文,面對平面設計,如何在電子信息時代做一個設計先鋒者。

TDC獎,“大,不小展”, 梅數植、連杰、李習斌

“仁者樂山”出自孔子的《論語》:“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币鉃橹钦呦袼粯屿`活多變,仁者像山一樣堅守。余秋雨也曾有文《仁者樂山》。在時代涌動的當下,平面設計師李習斌也創(chuàng)作了他的“仁者樂山”,并斬獲2020年東京TDC。作品的始終都貫穿著生活的細節(jié)與文學的純潔。展現出他一定的文學水平,又在講述著自己平淡日常的生活,更是在講述每一個奮斗者的常態(tài)。為呈現屬于自己的人生之“山”,李習斌作品用色非常大膽,背景用中國紅,山體機械為純白色,外文是黑色。把中國的藝術語言和外國文字語言結合起來,體現了藝術的相容性。象形圖展示的“山”是中國古老文字的原始體現,“山”放在了整個畫面的C位,體現出設計師想要傳達的思想——仁者像山一樣平穩(wěn),擁有一顆堅守之心,更是體現了中國文人墨客的文學思想。三個“the”分別處在象形山的三個不同高度,分別意指人生奮斗的三個階段,象征著生活中每一位奮斗者的日常生活,給我們無限的語言機制。山腳、山腰、山頂,可以理解成人生的低谷、發(fā)展期和頂峰,這便是日常的累積和生活的軌跡。寥寥度日,每一天重復的生活就是堅守。好比中國設計需要每一位中國設計師的“平穩(wěn)”與“堅守”。“仁者樂山”記錄的不是個人,也不是種族與國界,現代或是古代,而是貫穿古今,人類點滴的寫照和記載,更是設計的一支神來之筆。

2

特別獎,“球體 8/STATION TO STATION”,立花文穗(Fumio Tachibana)

獲得本屆大獎的是法國老佛爺香榭麗舍大街標識、VI、字體系列。標識設計格外高貴典雅,打破重組原有的設計,讓新老標識碰撞、重組。字體巧妙地結合和分離,打破常規(guī),展現新的秩序感。無論是白色基底還是黑色基底,都散發(fā)著字體圖形中高貴典雅的氣質。

TDC獎,“Marlet AntiManifesto”,Panos Vassiliou、Manos Daskalakis

高田唯的“一花一日”展覽視覺設計,圖形中的文字部分主要采用了英文字體,字體中有三種顏色,立體感形式展現。上下式中段構圖,配有簡潔立體的圖形。大面積藍色基底襯托出一花一日的斑斕,展現了“一花一日”的主題性設計。

澳大利亞的“非人類書籍圖書館”項目獲得RGB類大獎,這是一種自定義編碼的閱讀機器,可以讀取任何實體書籍。獲得字體設計獎的是德國FSL海報字體,其字體樣式繁多,卻有條不紊。在此次獲獎的作品中還有一些書籍裝幀設計,以及精致的字體圖像排版設計,帶給讀者與眾不同的體驗。

聲明:站內網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