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 Gardner在6月9日發(fā)布了2015logo設計趨勢報告,他在今年的報告中首先綜合社會、科技與環(huán)境影響因素提出了自己的三點建議:
第一:
設計師更傾向于從兒童和青少年哪里汲取靈感掌握風向,這一現(xiàn)象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明顯。
如今,人們的數(shù)字端面積趨于更小,最新的皮尤調查中心的一份報告按時91%的青少你那通過移動設備獲取在線信息。據(jù)以往經(jīng)驗,我們應該對這一現(xiàn)象重視起來,毫無疑問,設計未來的趨勢仍然是更小的移動界面。更不用提類似Apple Watch之類的設備對于這一現(xiàn)象的影響。
為適應越來越小的閱讀界面,設計師們正在研發(fā)新一代的圖標以適應全新的展示界面,因此,青少年、兒童甚至嬰幼兒正經(jīng)歷一個與“前輩”完全不同的視覺動態(tài)世界。
舉例來說,云朵圖案的含義就在近些年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如今一個青少年看到一個云形圖標第一反應是數(shù)據(jù)存儲而不是下雨。三條疊加的曲線不再單純意味著彩虹,而是溝通或無線上網(wǎng)信號的代表。即使是一個漢堡包的圖標也可以被賦予全新的與食物無關的意義。
整個世界都在持續(xù)被分解為一個個圖形,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會變得更加以圖標為基礎,因此,圖標可能會跨越語言的障礙。
在回到設計上:這些圖標的共性是什么?單線條。單線條圖形能夠在以圖標簡化某事物時發(fā)揮很好的效果,因為單線條在面積較小的界面上更具有易讀性和完整性,超強的適應性讓單線條圖標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但是,如今的單線條圖標讓人想起上世紀80年代時的單線條logo,那些經(jīng)典logo最后因概念過度開發(fā)等原因變得過時。因此,Bill的第一個預測是說簡介明朗又百搭的單線條的圖標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又會陷入到極其抽象或過度開發(fā)的狀態(tài)中,會很容易過時,很可能只在2010到2019年之間流行。
第二:
隨著視覺系平臺的普及,整個視覺都達到了一個人人都有視覺理念的時代,也就是人人都有觀點,每個人都是批評家,每個人都是專家的狀態(tài)。
好的一點是,大眾開始重視創(chuàng)意并對設計感興趣,新一代的人在視覺上變得更加敏感,能夠建立專屬于自己的欣賞方式。
另外,隨著生活小竅門和環(huán)保可持續(xù)等理念的普及,DIY風潮的持續(xù)發(fā)展,人們開始接受不完美的缺陷美,丙炔開始在設計中尋求人類痕跡的佐證。
Bill觀察到一種可能性并為之一振:此前設計行業(yè)一直都是由男性主導,但隨著Pinterest、Instagram這類數(shù)字視覺產(chǎn)品的走紅,女性在設計行業(yè)中占據(jù)的分量越來越重。希望興趣能夠將更多女性帶入設計類相關領域。
另一方面,一部分熱衷設計并著手實施但不具備相應天賦以及必備知識或技能的人必將被淘汰。Bill將這些人統(tǒng)稱為“設計游客”,認為他們可能能夠識別尖端設計產(chǎn)品,甚至能自己設計一些有意思的小玩意兒,但肯定無法支持一個品牌,他們設計出的作品遠觀尚可,但是近看下次不斷經(jīng)不起推敲。他們的作品最大的通病是外觀美觀但實用性欠佳。
相比而言,優(yōu)秀設計師知道設計的天然特征,而不僅限于主觀所見。
第三:
多功能或一無是處。
而且,由于顯示端尺寸的巨大差異,有越來越多響應式logo和設計組件出現(xiàn)。加之設計趨勢在多樣性需求影響下,響應式設計已經(jīng)成為一種不必要的減分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削減或重組各個部件。
因此,我們可以將這兩種概念合二為一,在一個3Dlogo中加入動態(tài)元素,讓受眾能夠看到所有的邊角結構,同時也讓設計師在設計作品中傾入更多理念。隨著不限設備的編碼越來越常見,不同顯示端的動態(tài)logo可能自然而然地顯示出動態(tài)特性。
優(yōu)勢趨勢:
柱狀圖——不同尺寸和顏色的長條形結構可能預示著甲方對尺寸、動態(tài)或聲音的重視,柱狀圖比彩條形標志更具優(yōu)勢。
管狀結構——多維度設計中可以大顯身手。
回旋鏢結構——甲方總會回來!
扭曲結構——可能是像繩索,也可能是像DNA鏈那樣。這樣的logo將纖維個體的力量結合形成更加堅固的結構。這樣外觀的產(chǎn)品可能包含的信息有:綜合、活躍、牢固、相互聯(lián)系等等。
測試條——視頻制作的測試條被制作成各種不同的形狀,從字母到3D圖形,這樣的結構幾乎成為世界通用的標志,
分割結構——數(shù)字表格和移動雕塑。兩個以上的平面相疊并被評分以創(chuàng)造多維度形狀。
斜杠和反斜杠符號——我們是否能創(chuàng)造更多符號表示“分隔”?
啤酒花
此外還有錨形狀、兔子、狐貍、螺旋形狀、攝影機等形象。
需要說明的是,這份報告只是想讓各位了解當下平面設計領域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象。
點狀線端
對于在進行logo設計時不希望線端出現(xiàn)尖角的設計師來說,將線端變?yōu)榱鲿车膱A面。可能是為了將單線條趨勢進一步延伸,在線端添加圓形或喚醒結構形成封閉環(huán)路,為線形結構增加額外的視覺重量。這樣的結構模仿了數(shù)字端結構,帶有向科學致敬的意味,雖然對于某些人來說看上去有些過時。
或者將歇著結構形容為點陣迷宮連線更為適當。在這樣的logo中,如果沒有線性結構僅剩圓點結構的話,看上去就像一個連線游戲,用線段將不同的圓點相連解出謎底。要注意圓點之間的線段要盡可能簡潔有效。
輪廓結構
設計師們一直在簡單的單色圖標和多色復雜圖標之間尋求平衡,得到了這類logo圖標。他們利用漸變色和簡單輪廓、高光、陰影以及有限的細節(jié)讓著呢改革圖形足夠簡潔又能傳達適當?shù)暮x。總體來說,即便在很小的顯示端上,這樣的圖標輪廓也足夠完成信息傳遞的任務。不過,更近距離或大面積的展示就能讓細節(jié)顯現(xiàn),引誘受眾仔細探尋其中奧秘。
有時,必要的視覺特效能夠創(chuàng)造出不一樣的效果。雖然這樣的logo采用了不完全色調或飽和度的顏色,但它們?nèi)匀荒軌虺晒I造出顏色的統(tǒng)一效果。
核心聚攏效果
任何維度的圖形都包含相同元素的重復,在logo設計中也一樣。這樣的結構讓受眾僅通過部分信息就能自行腦補全部畫面。這類logo中運用的向核心聚攏的線性結構能夠保證吉祥基本目標的實現(xiàn),包括形狀識別,還能讓線條不斷擴大填充空間。這樣的logo可以即明顯堅固同時又精致脆弱。
單線組成的環(huán)形結構在空間中扭曲形成動態(tài)的結構,講述有“節(jié)奏”的故事,最佳表現(xiàn)甲方含義。永恒流動的結構自有一種優(yōu)雅韻味。這樣的結構通常放置于黑色背景前或使用高色度顏色體現(xiàn)。
星形圖
對大家都熟悉的設備進行概念上的轉變是一件十分艱巨危險的任務,因而大部分設計師都選擇回避。通常設計師都會傾向于利用公眾的預想概念設計標志。對世界上大部分民族來說,五角星通常會引發(fā)觀眾民族主義聯(lián)想。在其他場合,五角星可能還與電影分級和學生成績等有關。帶有宗教內(nèi)涵的內(nèi)容也常常與五角星或六角星有關。
五角星圖案已經(jīng)不是什么新鮮圖形,但卻在最近又有大行其道的勢頭。四角星經(jīng)過重新調整被賦予全新的含義和用途,F(xiàn)在我們就先設定四角星是一個代表愉悅的圖形,暗指閃爍、發(fā)光的事物。四角星可以通過四個半圓或八條直線構成,兩種方式可在含義不變的情況下互換。相比五角星,四角星在所有星形圖標中代表的含義可能更為具有邏輯性含義。
條狀拼搭結構
隨意感是一種傳遞“少圖案”或“預測性”的有趣概念。這里說的條狀結構有點類似“游戲棒”中的條形結構,雖然重復隨意地擺放“游戲棒”會呈現(xiàn)每次都不同的結構,但傳遞出的整體效果和含義是一致的。換言之,可預測的圖案會引發(fā)觀者隨意感,而看似隨意甚至混亂的結構能給人“不受控制”感和一致的“意外”想法。在這樣的logo中,線條像玻璃纖維一樣相互交錯,強度相近,傳遞出不可預見性。
這種看似隨意的設計可能類似大自然中鳥巢的結構或森林地面上鋪滿的松針,也可能讓人聯(lián)想到干涸的河岸或不規(guī)則的蜘蛛網(wǎng)?此粕衩氐膱D案卻蘊含了設計者的某種目的。也有人將這些圖案聯(lián)想到交錯的公路或林間小徑,也會想到航道或海上通道。也許,在logo中運用這種元素最具說服力的理由是撲面而來的自然感。人類崇尚秩序,反而更要利用出這樣的對立元素引發(fā)觀者思考。
色彩
在信息技術時代似乎所有的設計師都傾向于運用單線結構呈現(xiàn)作品。經(jīng)歷了多年發(fā)展,設計師們希望在設計的空白空間中以色彩填充。相比純單線條定義主體的對立選擇就是顏色的運用。純線條與顏色之間的極端轉換是一種再自然不過的過程。所有者一切都壽命這兩種方式都是美觀的,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設計師們需要在有限的、經(jīng)過仔細設計的圖案中進行色彩的填充。
就著這樣的變化,我們可以充分討論流行趨勢的演變。在設計領域,由于設計師之間的便捷交流互動,這樣的過程變化速度更快。某種趨勢的出現(xiàn)可能稍縱即逝,也可能經(jīng)過長期演變產(chǎn)生長久的影響。在過去的約五年時間里,單線條logo的迭代并不理想。如今流行的色彩填充趨勢是這類logo的有一種變化方式,可能是單線條logo的最后一個迭代階段,也可能引發(fā)全新的logo設計潮流。無論如何,未來設計師們眼中的單線條logo可能屬于任何時代,也可能只是未來十年的開端。
不閉路圓環(huán)
中空的彩色圓環(huán),某段空缺,但并不影響人們對環(huán)形結構的想象。在環(huán)形圖中,不同的扇形結構往往代表某種事物的比例。因此,在彩色圓環(huán)中的不同形狀也能夠讓觀者產(chǎn)生類似聯(lián)想,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夠借此聯(lián)想到鐘表上的指針。閉合的圓環(huán)有許多種含義,可能表示連續(xù)的過程,也可能象征永恒完美。設計師還可以在閉合圓環(huán)上增加出的新圖層賦予其額外含義。
這樣的環(huán)形會讓觀者想到等待加載的界面,另外一種更積極的解釋是,不同顏色組成的圓環(huán)代表不同部分在同一個結構中的完美結合。需要注意在這樣的色環(huán)中控制顏色的使用,避免logo變得過分花哨。
三角形像素效果
流行的三角形和像素效果的結合體就是三角形像素效果,但是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的簡單組合,不同的尺寸和層次或透明度創(chuàng)造出動態(tài)效果,強調動態(tài)過程。這樣的標志一定具有多樣性和多變性,棱角分明的像素世界帶給我們十足的科技感。通常,這樣的logo還會為不同部分的三角形選擇相同色系但不同純度或明度的顏色,創(chuàng)造即統(tǒng)一又多樣的效果。
照片或圖片
最傳統(tǒng)形象設計原則是不適用任何圖片或照片,但是如今,這樣的情況已經(jīng)變了。全新的logo設計趨勢之一就是照片或者圖片的應用。曾經(jīng),圖片都是以背景的形式出現(xiàn)的,在全新的logo設計趨勢中,圖片與字母等設計元素完全結合。
全新一代的設計師大膽地講在PS中用到的技巧用在logo設計中。在傳統(tǒng)logo中,設計師可能會用到圖形或手繪造型,而今越來越多設計師會選擇直接用某個照片或圖片,讓圖片與其他設計元素結合形成完整的logo,讓“現(xiàn)實”與“圖形”元素融合,形成獨特新穎的效果,或營造超強的真實感和細節(jié)。
射線
很久以前的畫家或藝術家們會在想要強調的主體后面加上放射狀結構以達到突出和強調的作用。如今,越來越多logo在設計過程中運用射線結構,運用的方式也越來越呈現(xiàn)出多樣化趨勢。在較小的空間內(nèi),射線相對柔和、精致。還有設計師用這些射線結構建立混色效果。目前這一趨勢還有待開發(fā)。
天真童趣
具象logo有回暖之勢,這類logo看似簡單充滿童趣,但卻蘊含著復雜的設計理念并經(jīng)過精細的后期渲染。這類作品給人帶來天真無邪的感覺,會讓觀者會心一笑。人們會將logo所有者想象成謙虛幽默的人。
這類logo中的手繪痕跡帶來的“不完美”能夠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這些不完美的存在確保了“人”的痕跡。這類logo用色建議盡量簡單,圖案和細節(jié)的展現(xiàn)十分重要,有助于實現(xiàn)天真本質。這類LOOG的另一個優(yōu)勢是激發(fā)觀者的動手欲和創(chuàng)作欲。然而一旦上手,人們會立刻想到大藝術家畢加索的名言:“我14歲就能畫的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后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一樣畫畫。”
電碼元素
總有一些理論家堅信設計師會在他們的作品中暗含某種信息,對于這類人群,電碼元素LOOG最適合不過。仿照摩斯密碼的結構帶給人神秘感。其實,這些大小各異的“摩斯密碼”在基礎結構之上組成的只是特別簡單的牢固結構。通常,被用在logo中的“摩斯密碼”外輪廓圓潤。這類logo對用色沒有特殊要求,單色或彩色都可以。電碼元素的logo讓人想起高科技。
光譜線條
用簡單的連續(xù)線條轉動、扭曲是經(jīng)久不衰的logo設計好辦法。為了便于辨認,這類logo此前通常會選擇斷開或加陰影等方法,而今,設計師們趨向于選用漸變的光譜色為線條著色,即增加辨識度,又美觀新穎。這就是logo設計未來的一大趨勢之一。
扭曲的線條就像是過山車軌道,這類logo中的用色透明度等可隨意變化,還可以加上陰影或高光實現(xiàn)3D效果。這樣的logo讓人聯(lián)想到“發(fā)現(xiàn)”或“軌道0”,賦予logo靈活性,傳遞外觀和思想上的生動感。這樣的方式為設計師們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層面,讓他們的設計更加明亮生動。
細節(jié)
單線條logo已逐漸被設計師們厭煩,他們希望能夠在作品中增加更多美感和更深邃的含義,增加作品價值和重量。還有些單線條設計放在面積較小的地方會容易被忽視。如今,設計師們尋找的解決方式是——重復和改變筆畫粗細,適度增加細節(jié)。要注意太過細致的圖案在有限空間里不能很好地呈現(xiàn)。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精細的線描效果容易引人注意,讓觀者想要探究其中秘密。這類結構能夠形成愉悅豐富的logo,具有強烈存在感和高超技術感。
陰影
真實生活中的陰影來去并不引人注意,但卻在人們無意識的情況下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讓我們下意識地測量距離、區(qū)別、材質、光源等。陰影和立體字母給人真實感,也會引起某一部分人的懷舊情緒。這一趨勢并不是新近產(chǎn)生的,只是被設計師們用在了全新的領域和主體上。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