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GT.DECO上海綠城廣木作家居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其創(chuàng)始人真俗不二深耕設計行業(yè)多年,對設計、對人才培養(yǎng)、對行業(yè)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獨到見解。2021年伊始,GT.DECO上海綠城廣木作家居有限公司也將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轉型,把目光放得更長遠,把格局打得更開,對設計和行業(yè)注入更多的關愛,是真俗不二想要展現(xiàn)給大家的初心,也今后是努力的方向。接下來,我們會分幾期訪談,一起來聽聽真俗不二談設計。
PART5:如何培養(yǎng)設計人才
問題:你們公司其實比較強項的部分是設計能力對吧?那么在設計師這一塊肯定是核心,你在招聘設計師的時候,或者你在培養(yǎng)你的設計師的時候,是以一個怎么樣的要求去要求他們的?
真俗不二:
這個話題很落地,其實我是覺得首先得感謝上海這片沃土,因為在上海有很多優(yōu)秀的設計公司,然后很多的人才也愿意來到上海這個地方,所以其實在這片沃土上面本身就有很多的優(yōu)秀的設計人才。
我們公司在挑選設計師的時候,首要條件就是要在這個行業(yè)里面。因為我對室內設計的理解也是近幾年來才慢慢地變得非常專業(yè),我們是從整個裝修體系里面分支出來的,做的更精細化以后的一個細項叫軟裝門類,也就是室內設計。因此這個門類里面的從業(yè)經驗,包括它自身的對美的一些理解是最基本的素質。而且我們比較喜歡招聘一些從已經很知名的公司出來的設計人才,這就是它的一些基本配置。我覺得設計這個東西是天賦,再加上自己努力的結果,所以在設計這一塊,這一條線上,這些素質是它的基本配置。
當然進來了以后公司有一整套的培養(yǎng)體系,這也得益于我們公司專注的方向一直是比較明確的,比如說頂級的一些豪宅設計,那就需要他們增加在美學基礎上需要增加更多的生活閱歷。你先去了解了,才能把這些生活閱歷通過你的設計理解反映在你的作品里面。
我們招聘的都是設計資質非常成熟的設計師,到了公司以后,再對他在生活閱歷上面,文化理解上面去深入培養(yǎng),因為我們每做一個項目會去很深刻的挖掘這個項目它的地緣文化,包括一些城市的歷史文化,每個文化里面我們還會分支得非常細化,深入的去把這些文化里面的文化元素提取出來,然后做我們的設計元素,再把這些設計元素跟我們設計要做的一些專業(yè)的,比如說像素材,材質、手法、空間體現(xiàn),去做結合,最后才能做出一個非常好的作品。
問題:能不能舉例具體談一下培養(yǎng)設計師的過程?
真俗不二:
在這個基礎上,其實我們公司其實會比較多維度的思考很多事情,就像我們在做售樓處的一個設計的時候,其實我們不僅僅只是以這種美觀的角度,文化的角度,藝術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情,甚至我們需要去考慮說因為售樓處的主要職責是有商業(yè)的職能在里面,要幫助樓盤的銷售,所以說我們甚至會去研究一些怎么可以把空間設計成為銷售人員的道具,去輔助銷售的完成,或者是說輔助整個銷售內容的去展示。
我們會培養(yǎng)設計師去研究很多人和人交往的社交心理學,來去整個的統(tǒng)籌空間的動線規(guī)劃,以及每個空間的色彩規(guī)劃也好,社交距離的心理的狀態(tài)也好,去促進整個每個空間的功能性使用。
比如說你是初次來談單的,我們就要為客戶做很多事,包括我們通過一些五覺系統(tǒng),比如說像音樂,像嗅覺、聽覺、視覺和一些味覺,去整個配合,把整個的氛圍營造出來以后,讓客戶感受,這是他們要的心靈的家園。
整個的一套體系是為客戶的客戶,我們的客戶是甲方房產開發(fā)商,但他們其實直接面對的是以后整個房屋建筑空間以后要使用的人群,我們要針對這種人群以后,他具體要使用的一些方向去做研究。所以到了我們公司你會發(fā)現(xiàn)你要研究的東西特別多,文化歷史,還包括什么心理學、哲學,還有人體工程學,還有一些比如運營管理,你要懂后期他要運營管理,做哪些的運營管理,你才可以去選擇哪些材質,可以輔助是節(jié)省費用,還是增加它的后期的一些可用性。這些都有很多要去學習的地方。進到我們公司以后,很多設計師會發(fā)現(xiàn)好像工作量會比以前多了很多,但是他們學到的東西非常多。
問題:那么你們公司內部對于設計師的培養(yǎng),有沒有專門的一個計劃。
真俗不二:
這個問題提的挺好的,首先一個就是說其實我們要解決幾個問題,一個是設計師的閱歷,生活體驗的問題,還有一個就是設計師自身的心理的問題,我分兩個方向來講這個事。
閱歷這件事情我們是怎么解決的?我們每年都有一些出國考察的計劃,這是計劃是干嘛?比如說我們要做一個茶文化空間,一個禪意的空間,你要在哪里去體驗最好的茶文化空間或者禪意空間?你要知道最早是中國把茶文化、茶道、花道這些流傳出去的,但是現(xiàn)在保存的最好的是日本。所以說我們會讓我們的設計師到日本,因為那邊對我們傳過去的文化保存得非常的好,還有非常傳統(tǒng)的花道的課程,包括茶文化的一個茶藝茶道的課程,這個都需要做。
還要體驗他們當?shù)啬欠N正式的和服,要體驗他的整個的一個禪房的設計。比如說我們去其中一個茶道課程的時候,我們穿好了禪服,要體驗一個和平的“和”,他是怎么來體驗呢?整個的禪房設計不是像我們那種很高的門走進去的,而是一個比較低的空間。你需要體驗他們那個戰(zhàn)爭比較多的時代,在那個時代里面大家怎樣喝茶。大家知道日本的千里修茶圣,他們是怎么做的,是要先把外面的盔甲摒棄,衣服都卸掉,不管你是王也好,你是將軍也好,還是平民,今天我們這一場茶宴大家是平等的卸掉這些所有在社會上的角色和你的職責以后,以一種很恭敬的心態(tài),從比較矮的空間里面很恭敬地爬著進去的,包括他進去的動作都很有儀式感,那是體驗什么?是讓大家體會在戰(zhàn)爭時期和平是多么的重要,而且大家體驗互相的一個尊重。這些是他們從歷史里面看得到的思想的傳達,最后才會形成的空間設計。所以說體驗茶道文化,花道文化,我們會去日本。
那如果是豪宅設計里面,你不是需要很細微的去關懷這些精英,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從哪些方面會給他們提供很好的服務嗎,我們就會去瑞士。因為瑞士那邊會有很多的那種貴族或者是政要明星去休養(yǎng)度假的酒店,那些酒店里面它就會有一些療程化的設計。包括他們的美容、健身,包括他們的滑雪等等。他有個酒店,一個私塾酒店,可以把整座山的一個私人滑雪道全部都覆蓋在里面,所以說他會把所有的這些活動都設計在里面,而它的室內空間就會有一些我講過的宜老化設計,因為這些政要和名流到這里,要去體驗他的生活狀態(tài)和放松狀態(tài),他所有的室內空間的功能性設計是根據他的這些服務生活來給他提供的,我們會去到瑞士最好的酒店,康楊酒店,去體驗他們的服務,去參觀它的設計,然后把這些我們體驗到的東西,再通過專業(yè)的設計師的設計里面去體現(xiàn)出來,這些都需要到世界最好的地方去學習。
關于設計師自身的心理問題,比如說很多設計師說我缺乏靈感,怎么才能有最好的靈感,我們會去西班牙看高迪的建筑。高迪對教堂的一些設計,包括他在整個城市里面,雖然說是一個看上去有點像我們上海的那種新式理論的,它還不是一個獨棟別墅,它可能是一個聯(lián)排的,那個叫有點像我們新式理論的一個聯(lián)排的別墅,但是他通過對自然的觀察,使你進入整個空間好像是進入了一個海底生物的體內空間,所有的窗戶好像是海洋里面魚的腮,我們整個去參觀的過程,就會體驗到對自然的觀察,原來有這么多的靈感我可以吸取過來,然后用在我的設計里面,這種設計就變成了一個城市的名片,因為我們每個去西班牙的人,都會去看高迪的作品,都是沖著這個藝術家而去這個國家旅游的。
所以說其實有的時候我在想我們的設計到了后面真的把這些年輕人培養(yǎng)出來以后,他們可以為國家的旅游業(yè)或者是經濟做很多貢獻的。包括說我們要去怎么感受自然,怎么去感受這種,因為有的時候說的很空,比如說我們說禪修,你要明心見性,或者佛陀講你要悟,你要跟自然融為一體,合一怎么感受?
你說你要那么年輕的年輕人,他也不可能說馬上打坐打到一個程度,他要去感受這些,我們去哪里?我們去冰島看極光,在滿天的極光星空下面我們燒著篝火,吃著雞翅,然后要到荒郊的一個地方要等一晚上。突然極光出現(xiàn)的一霎那,你會贊嘆那種自然的偉大,人的渺小,包括你在那一霎那,你好像跟自然融在一起了,這是需要體驗的。包括冰島那個地方,就是說那種冰巖一望無際的那種北極的感受,你去震撼于那種人與自然的那種需要,我們跟地球的這種交流和融合。有的時候其實你工作太多了,真的是沒有辦法全身心,但到了那里你看著那一片的自然的景象,你被它震撼的那一瞬間,你是體驗到了人和自然是一體的,我們需要保護自然,尊重自然,這些不是通過傳統(tǒng)的說教式的,讓他們去體驗,他們當時最開心的對吧?
走在香榭里大街上shopping。體驗一下,我們不批判任何的消費觀念,但是年輕人他需要有一些體驗,他才能感受到是什么樣一個感受。他接受了自己那種感受以后,從那種浮華再降下來,沉下心來說,怎么做設計去服務去支持。如果他都完全沒體驗過,你說讓他去做這樣的設計,他是匱乏的,他光憑想象是想象不出來的。
所以說其實這個體驗性的教育,我是覺得效果還挺好。我們的小朋友們,是因為設計還是要靠年輕人的,他們去做了這些體驗以后回來的那種設計的東西,就能把自己生活閱歷里面的東西給提煉出來,總結出來了,這跟去看報道或者是知道的知識是完全不一樣的。
問題:對于設計師的培養(yǎng),還有什么點睛之處嗎?
還有另外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說,有的年輕的設計師他會有一些些困擾在于,說對自己沒有自信,因為有的時候他們會說某某大師怎樣,但實際上每個人或者是說我們每個做藝術也好,做設計的人,你在成為所謂的大師之前,其實你也是個普通人,每個人都是從普通人來的。所以說其實對他們更多的一些管理也不叫管理,應該是說要陪伴要交流,就是說設計師的培養(yǎng)他是需要你陪伴和交流的,更多的是對他心靈上的一些疏導,讓他不要為自己去設限。
因為每個成功的人也好,或者是大師也好,他都是從普通人去成為的。
你要做到首先不給自己設限,你要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你未來要成為的,你該去體驗的去體驗,然后學習到什么。就像今年我們的要求就會有點高,我會讓他們每一個設計師都會去找自己,在這個世界格局世界范圍內,不管是過世的,還是在世的所有的藝術家或者設計師里面,你找你最崇拜的,你覺得你最喜歡的。然后從他們的設計作品里面,你要去學習的是說為什么它能承載這樣的設計?其實有一些學習是先從思維開始的,設計當然很多是要靠靈感、靠天賦、靠感性,但是你別忘了,當你落地去用什么色澤,用什么元素,用什么材質,用什么手法去表現(xiàn)的時候,你還是用了你的右腦的,那叫思維對嗎?
所以說開發(fā)他們去學習大師思維,他設計這件作品的思維邏輯在于哪里?因為一旦你能把大師的思維邏輯總結出來為你所用,你不用去copy(拷貝)他的,這種思維你會了,在你的作品里面,你身心靈去感受完了以后,把它換化,腦子里面換化的那些東西要落地的時候,那一套手法你自然就會了。
然后你再在這個基礎上,想你怎么超越她,你超越他的時候,自己就在創(chuàng)造新的思維邏輯手法,但是這種思維邏輯手法是先從學習開始的,要學什么?學你最喜歡的,最熱愛的。當然你有那樣地熱愛,你有那樣的“左老師”的熱愛,“右老師”說你總結他的思維手法,然后你在超越他的過程當中,他們會很開心。有自己最崇拜的人,然后再去學習,學習完了以后變成自己的思維,然后馬上在自己的作品里面再去創(chuàng)作。
你就不用說像很多公司說員工不加班怎么辦,想什么辦法去考核他,不用,你把他的瓶頸去掉,讓他不要為自己設限,他勇敢積極的去做自己愛做的事的時候,你根本就不需要考核他。我會經常對設計師說怎么還沒走,今天又加班嗎?他們自然而然是在做自己最愛的事情,那種激情,那種熱愛就會在作品里面體現(xiàn)出來,流淌出來。
問題:那我想問一個問題,因為其實有一些人可能他從事設計這個行業(yè)是出于熱愛,而有一些人從事設計行業(yè),不一定是他的熱愛,可能他只是因為大學學了,然后又或者只是因為家人的關系不小心進到了這個行業(yè),你在看人的時候,是怎么樣去甄別這個人?另外因為你剛剛講了,如果他們有這份熱情的話,是不需要太多的去通過考核的方式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活力,那么你在選人或者說你在初期進行篩選的過程當中,你是怎么樣去了解人?
真俗不二:
首先一個我們在選拔人才的時候,面試的過程很感性,很難抽出來說成為一種理論,但是當你真的用心的去跟他交流的時候,他愛不愛這個行業(yè)?你會體會得出來。前面也說過了我們招聘的原則,需要有這個行業(yè)里面相對較高的職業(yè)素養(yǎng),很重要的另外一個原則,你就問的很到點上,他得自身比較熱愛這個行業(yè)。
我們招聘這樣的人進來以后,人們都說很多做藝術的人,情緒會有起伏,你就問到另外一個問題,就算是當時他很熱愛這個事情,但是有的時候做到一定的瓶頸的時候,他可能對自己失去判斷或者叫失去信心也好,或者是懷疑自己也好,這個可能也不是做設計的人才有的情況,每個人都會這樣,做工作的時候有時候是會這樣。
我是覺得作為一個管理者,你怎么能發(fā)現(xiàn)這個人身上的特質?因為每個設計師他的特質是不一樣的,你會發(fā)現(xiàn)不同的設計師他慣用的方式,比如說色彩的敏感度也好,或者是說他的邏輯的表達度也好,或者是說他設計的創(chuàng)意度也好,完全不一樣,每個設計師每個人他是完全不一樣特質的一個表現(xiàn)。
如果在低谷期的設計師進來了,或者進來以后到了一定時間段,他到了一個瓶頸期了,我們就馬上跟他做一些深入的交流,讓他看到自己的獨特,找到自己最獨特最優(yōu)秀的那一面在哪里非常的重要。
所以說其實在低谷期是幫我們的設計師回歸自己的本心。有的時候他可能有點盲點,在自己的低谷期,人都會對自己有一些負面的情緒,包括外界他可能一兩個作品有一點枯竭了,他會自己有一些全面的比較大的否定。在這個時候說幫他找到癥結,正確地看待自己的缺項和優(yōu)項,把優(yōu)勢發(fā)揮到最長。
其實這是最快的能讓人把自己的優(yōu)勢特質給顯現(xiàn)出來的方式,因為他們不是管理人才,如果是對管理人才的要求,我會多角度多維度作為設計人才來講的話,把他的特質,設計上的特長發(fā)揮到最長。在他比較低谷的時候,讓他認清到自己的特長,然后恢復到他的狀態(tài),找到自己的狀態(tài),一般來講他是能夠回復到自己的狀態(tài)的。
而且這個過程我是覺得,一般要做設計師管理的公司,這個是對管理者也好,老板也好,比較重要的一個功課,你得觀察,還有就是支持陪伴和鼓勵。
就是說同樣一句話,因為他們都很敏感,他們是靠自己的感性在做事。你同樣講出去的一句話是怎么個講法很重要,說得非常有情商,就是輔助他們的成長,加上更多的一些鼓勵,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到長處,要給的是事情上的壓力,而不是對他人的特質的否定,這點非常的重要。
問題:謝謝這樣的一個行業(yè)。你覺得像到了今年又是一個新的世紀新的這樣的一個時期,你覺得從設計的角度而言,哪種是會比較流行的設計,或者你們今年更傾向于哪種手法去傳遞你們的一些設計的。
真俗不二:
2020年對我們來講在世界觀和價值觀上都是一次很大的重塑和激發(fā),基于現(xiàn)在這個環(huán)境,以前還可能還沒這么強烈,但現(xiàn)在我是覺得要深刻的挖掘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這是我們一定要做的事情,而且這種深刻的挖掘傳統(tǒng)文化,可以基于我們很多朝代,可以做得很細化。比如說唐朝和宋朝,那個時候都是非常的繁榮景象,對生活的一些體驗感的文化感的東西特別多,所以我覺得對這些朝代的一些細節(jié)文化的挖掘,以及之后我們如何能以我們這個產品為載體,跟世界有一個對話,這個蠻重要的,不要閉門造車,我們就去對話對吧。
跟文化藝術做的好的法國意大利去做對話,文化上的一些交流特別重要,交流完以后,這種交流的形式和活動的方式,我覺得都可以有一些創(chuàng)新,然后再反過來以后落實到我們的一些產品里面。
產品它只是一個載體,到時候這個產品是到國外去發(fā)售還是國內去發(fā)售,這只是說輔助的水到渠成的一種商業(yè)模式的探討,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能夠把文化做一些傳承和把這些文化和世界做一些交流,這個比較重要。
剛才我們談到很多,2020年確實對我們觸及也很多,我們應該有更多的關愛,從更多的角度來關愛我們的自然,關愛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實際上我們剛才也說了,在培養(yǎng)設計師的時候說過,你看其實高迪他很多的靈感來源來自于對自然的觀察,對吧?
我們也可以在我們的設計當中更多的去觀察自然,把自然的很多元素引入到我們的設計之中,潤物細無聲的把這種理念傳達給大眾,讓更多的大眾身心放松,更多的去關乎自然。包括像這種環(huán)境保護,世界的能源問題的探討。我是覺得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們會多去做一些這方面的活動交流和探討,然后反過來再以我們的作品承載,去用作品去交流,用作品去跟我們的受眾交流。
而且我現(xiàn)在感覺是中國其實很多方面也有自己比較特別的,比如說像我們的5g技術,以后會發(fā)展得越來越好;像現(xiàn)在你看李子柒,把中國文化通過一些短視頻的方式,在國外的一些媒體上做一些宣發(fā),很多國外人看到后就會有一些交流。所以說我是覺得以后我們的產品有可能它不僅僅只是一個故事化,固有化的一個固體的產品,而是可能會加入一些藝術文化和表演藝術,包括一些可能現(xiàn)代科技的視頻文化、電影文化都有可能,甚至是舞臺表現(xiàn)文化、音樂元素都有可能。
這種多元化的藝術結合,最終成為我們的一個作品。
這個作品可能不只是以前的一個簡單的物質化的作品,而是可以更多的跟我們的一些受眾進行交流探討的一個作品。
因為你要承載文化交流的使命,交流探討是一定的,在交流和探討當中,文化才能夠去傳達,傳達完了以后有了反饋,我們才能更好的做更多設計作品,以及讓我們聽到更多的聲音,讓我們看到文化的更多面,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作品,所以說接下來我覺得我們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很多事情要做,這也是我對未來的一些規(guī)劃和看法。未來一兩年你不妨也關注一下我們,看一看到底我們做了些什么,相信我們自身也會從中得到一些反思,然后做得更好。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