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史,也是河流的歷史,每一個城市發(fā)展的背后,離不開河流的陪伴。”
西晉文學家左思在《蜀都賦》中寫到,
“ 廓靈關以為門,
包玉壘而為宇。
帶二江之雙流,
抗峨眉之重阻。
水陸所湊,兼六合而交會焉;
豐蔚所盛,茂八區(qū)而庵藹焉。 ”
天府之地水陸交匯、豐茂繁盛的景象躍然紙上。
作為成都的母親河,錦江,浸潤成都幾千年,府南兩河環(huán)抱之地更是成都千年立城的根基所在,也是正在建設的錦江公園的核心區(qū)域。錦江之于成都不僅僅是母親河,更是天府之國的“生命水脈”、蜀風雅韻的“繽紛水幕”、錦城內外的“千金水土”。
錦江公園依托成都的母親河——錦江,北起北繞城,南至江灘公園,涵蓋臨江1-2個街區(qū),總面積33.8平方公里。以“蜀都味、國際范的都市濱水公園”為總體定位,成為體驗成都安逸生活的重要載體、推動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引擎、展示世界文化名城魅力的流淌畫卷,著力打造為突顯生態(tài)本底,增進民生福祉的幸福美好工程。
“夜游錦江”作為錦江公園的核心IP,通過平臺搭建、場景營造、營銷活動、產品培育、跨界合作等方式,持續(xù)完善品牌內涵,策劃的“點亮錦江”“放歌錦江”“錦江詩會”等系列活動成為展現成都城市文化魅力和夜經濟活力的重要窗口。
夏末秋初的成都天已微涼,
江畔的龍門陣、竹影、茶香和美食
仍蒸騰著煙火氣,
錦江邊的生活圖景是對公園城市幸福美好生活和“巴適”狀態(tài)完美注解,也是成都人的文化自信。得益于這種現代城市與市井生活、白天與夜晚的完美交融,才賦予了錦江公園獨有的文化氣質。而成都人的生活美學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從成都走出的中國多位現代藝術大師如何多苓、羅中立、張曉剛、方力鈞、劉家琨等都獲得過滋養(yǎng),而這方水土,也將繼續(xù)萌發(fā)出新的嫩芽。
近日,由成都文化旅游發(fā)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錦江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攜手MANA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主辦的“成都城市生活藝術季”,將現面向全球征集以“橋梁、閘壩、堤岸、沿岸綠化帶、沿岸媒體立面”五大載體為場景的藝術作品。這些空間無一不是城市發(fā)展的記錄者,此次藝術季,將向全球召集由藝術家和創(chuàng)作者,通過高水準和引領性作品,試圖構建公共參與的藝術機制,探討和探索藝術與錦江、藝術與生活、藝術與公眾的議題,并繼續(xù)豐富錦江公園和“夜游錦江”品牌內涵,打造一個世界水準的文化地標和城市文化標識體系。
本次次征集活動提供超過400萬元的獎金,
鼓勵藝術家和創(chuàng)作者充分展現藝術創(chuàng)意和魅力。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說:
“城市不會泄漏自己的過去,只會把它像手紋一樣藏起來,它被寫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桿上,每一道印記都是抓撓、鋸矬、刻鑿、猛擊留下的痕跡。”
成都市里的三個閘壩——萬福橋閘壩、二號橋閘壩和九眼橋閘壩,見證了錦江河的流淌,在此次藝術季中將會被作為劇場的載體。基于建筑空間的特殊結構,藝術家將會結合視聽嗅覺,通過繪畫、燈光、影像、裝置等藝術形式,為每一個閘壩打造感官作品。
閘壩感官劇場
將錦江河流上的閘壩作為“劇場”載體,結合不同的感官交互體驗方式(視覺、聽覺、嗅覺),通過繪畫、燈光、影像、裝置等藝術形式,基于閘壩的場景空間特性,進行整體性的設計創(chuàng)作,使觀者以多感官的方式體驗天府文化,打造成都獨特的閘壩感官劇場。(各點位詳細資料請在官方報名網站獲取)
閘壩感官劇場分布圖
二號橋船閘
城市橋梁構成了錦江兩岸的日常生活交流,此次萬福橋、北門大橋、新華僑、武成門橋、東風橋和東門大橋,將化作長期系統(tǒng)性運營的美術館,乘坐游船將成為最主要的觀展方式。乘坐一葉游船,在兩岸闌珊燈火下夜游錦江,重現杜甫詩里“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天府之景。
橋美術館
選取成都最具城市代表性的橋梁作為長期系統(tǒng)性運營的“美術館”載體,以橋洞空間為核心,延伸至橋身、橋面及前后河堤,作為藝術的呈現空間,通過繪畫、燈光、影像、裝置等藝術形式,基于每座橋的場景空間特性,進行整體性的設計創(chuàng)作,體現在地地理與文化符號與國際公共藝術共識,打造國際城市藝術水岸形態(tài)的經典新范例。(各點位詳細資料請在官方報名網站獲取)
橋美術館分布圖
萬福橋
武成門橋
而四段錦江河流堤岸和六個沿岸綠化帶顯示媒介中,將結合相關在地文化,分別展示雕塑作品和數字內容。沿岸的媒體立面是基于成都標志性建筑和沿線戶外大屏的大型媒介,藝術家將運用多媒介融合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設計具有成都標志性元素的圖案和造型。
堤岸藝術
基于錦江河段堤岸空間載體,結合相關在地文化,創(chuàng)作堤岸雕塑或裝置作品。(各點位詳細資料請在官方報名網站獲。
堤岸分布圖
五丁橋至萬福橋
沿岸綠化帶顯示媒介
基于分布在錦江沿岸綠化帶上的各類顯示媒介,結合相關在地文化,創(chuàng)作數字內容。數字內容的技術形態(tài)包括但不限于AR、全息、生成視覺等。(各點位詳細資料請在官方報名網站獲。
沿岸綠化帶分布圖
望江樓公園
活水閣環(huán)境圖
沿岸建筑媒體立面
創(chuàng)作適合于錦江沿岸建筑媒體外立面,體現成都精神及在地文化元素,主題與時間相關的數字影像作品,打造成都的內容地標。(各點位詳細資料請在官方報名網站獲取)
沿岸媒體立面衛(wèi)星圖
東門碼頭
光影長廊
為了確保作品挑選的公平性和專業(yè)性,
本次藝術季邀請了九位資深專家組建評委團。
評委團
金江波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
國際公共藝術協(xié)會(IPA) 副主席
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副館長
蔡新元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
副院長、博士生導師
光影交互服務技術文化和旅游部
重點實驗室主任
數字光影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教育部動畫、數字媒體專業(yè)
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劉謙
北京電影學院數字媒體學院副院長
中國外國專家局特聘技術專家
美國國際影視技術研究協(xié)會(CineGrid)
數字媒體網絡技術合作總監(jiān)
李振華
國際知名策展人、藝術家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光映現場”策展人
王志鷗
黑弓Blackbow創(chuàng)始人
國慶70周年視覺總設計
梁賀
中國知名燈光藝術專家
張慶紅
MANA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董事長
新時線媒體藝術中心(CAC)創(chuàng)辦人
高志剛
四川省著名地方史志研究專家
現任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夏招廣
四川省資深橋梁專家
西南交通大學結構工程試驗中心總工程師
征集對象
a.國內外藝術家及藝術團體
b.國內外高校師生
c.國內外文化藝術類機構、企事業(yè)單位
活動聯合主辦方
指導單位
成都市公園城市建設管理局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員會
主辦單位
成都文化旅游發(fā)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承辦單位
成都錦江綠道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執(zhí)行單位
上海嗎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發(fā)布會直播預告
9月28日,“律動錦江——成都城市生活藝術季”藝術作品全球征集發(fā)布會——《對話:城市升級與藝術日常》將邀請到城市管理者、建設者、藝術家、學者、專家,以成都公園城市為樣本,共同發(fā)起一場對話,探尋構建藝術與城市、藝術與生活、藝術與公眾的共生機制。
活動時間
2021年9月28日19:00-21:30
活動形式
線上直播
活動嘉賓
演講嘉賓
張周捷、梁賀、蔡新元、孫莉、張慶紅
對談嘉賓
張慶紅(主持人)、張周捷、梁賀、孫莉、高校駐留學生代表
掃描下方二維碼,參與線上直播
直播鏈接: https://www.manamana.net/live/liveDetail?id=69
征集細則及參與方式
登錄MANA全球媒體藝術平臺
https://www.manamana.net/match/JINJIANG/home
了解更多
MANA | 全球新媒體藝術平臺,MANA是全球新媒體藝術行業(yè)媒體與資源對接平臺,致力于建立藝術、設計與科技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MANA持續(xù)聚焦追蹤行業(yè)熱點,旨在提升優(yōu)秀原創(chuàng)、藝術科技跨界的影響力,為相關領域人士提供交流互勵平臺,為優(yōu)秀創(chuàng)作者賦能,為企業(yè)及品牌整合對接優(yōu)質的行業(yè)資源,推動行業(yè)發(fā)展。/ 官 方 網 站 /www.manamana.net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