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舉世矚目的國際盛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jié)點的重大標志性活動。2022年2月4日晚,北京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下稱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運動再度攜手,奏響全人類團結、和平、友誼的華美樂章。
2022北京冬奧會開幕式
北京城市、奧運場館和相關活動的冬奧視覺景觀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2019年8月中央美術學院與北京大學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聯(lián)合致函北京冬奧組委,志愿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設計開發(fā)一套專用字體。冬奧組委復函正式委托了工作任務并對設計工作表示大力的支持。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專用字體,是世界奧運歷史上首次進行專用漢字設計并衍生為字庫的創(chuàng)舉,凸顯了中國對本民族文化的重視,彰顯了中國的文化特征、文化自信以及開放友好的情懷。
2021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正式對外發(fā)布——“一起向未來”(“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在此次發(fā)布會上冬奧會設計專用字體也首次亮相。北京冬奧組委表示,這是中國向世界發(fā)出的誠摯邀約,傳遞出14億中國人民的美好期待: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與世界人民攜手共進、守望相助、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以冬奧口號——“一起向未來”為代表的專用漢字設計成為了營造北京冬奧氛圍的重要元素,成為本屆冬奧會視覺形象景觀的特色之一。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奧會主題口號發(fā)布儀式現(xiàn)場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及方正字庫設計師團隊部分成員出席冬奧口號發(fā)布會
齊心協(xié)力 周密推進
北京冬奧會專用字體設計項目啟動之后,中央美術設計學院將專用字體設計創(chuàng)作任務作為視覺傳達專業(yè)的重要課程進行教學安排,成立了以杭海教授、王子源教授、劉釗副教授以及北京大學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的方正字庫專家仇寅老師、汪文老師及TypeTogether字體設計公司總監(jiān)José Scaglione、Veronika Burian為核心的專項科研教學小組,同時特邀北京冬奧組委文化 活動部形象景觀藝術總監(jiān)林存真教授、劉彥湖教授、周博副教授和彭笑賢講師進行專門的知識講座。課程結束后學生陽濤、唐潮、姜田竺、張晁彬、葉昂飛、胡阿提·吾蘭、李若一、駱淦、陳一瑋、鞠文悅、郝益萱等繼續(xù)參加奧運專用漢字及拉丁文的深化創(chuàng)作。
在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進行的專用字體課程結課后全體師生合影,2019
項目從2019年9月開始,創(chuàng)作周期歷時將近2年,主要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漢字研究及方案設計階段,教學團隊按照從“臨寫到設計”的字體設計方法,邀請了相關專家學者分別做了傳統(tǒng)書法與近代字體設計的學術講座,之后安排學生進行經典碑帖的臨寫訓練,并開始進行冬奧專用漢字字體的設計。北京大學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方正字庫的專家也參與了具體的教學指導;同時承擔起漢字專用字體字庫的準備、調整與制作工作。
字體課程受邀專家教授講座及指導老師們授課現(xiàn)場,2019年
課程第二階段,團隊分成漢字與拉丁文兩個工作小組:為了讓拉丁文設計體現(xiàn)出國際化的專業(yè)水準,項目組特別邀請國際著名的字體設計公TypeTogether的設計總監(jiān)、國際字體協(xié)會前任主席José Scaglione來華進行拉丁文字體設計指導,之后定期與TypeTogether公司專家進行遠程溝通,初步建立冬奧會專用拉丁文字體風格,方正字庫的導師也全程參與指導與修改工作。
北京冬奧會專用字體拉丁文授課現(xiàn)場,2019年
以字為禮 衷心呈獻
在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以研究帶動項目的教學、科研開啟了冬奧專用字體設計的新模式。團隊認識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會徽視覺主體為行楷風格設計的“冬”字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根據(jù)奧運形象景觀設計的統(tǒng)一原則,項目團隊用心體會會徽風格的筆意,并溯源從中國書法當中研究和提煉,與會徽圖形結構相結合,在總體概念上延用書法的行楷結構、以王羲之書法特征等為設計靈感與結構基礎,從而形成多款新的藝術字體設計方案。同時配合相應的拉丁文設計,以體現(xiàn)冬奧會所特有的運動、激情、速度與韻律。
漢字也是整體的藝術,新的設計方案在漢字的點畫、結構、行氣中努力讓古老漢字以新的當代風格傳遞中國漢字文化與審美,注重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冬奧運動形象景觀,為世界奧林匹克文化增加中國漢字藝術的文化遺產。設計團隊在之后在長達一年的時間里與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進行多次溝通并根據(jù)反饋意見和賽事實際需求進行深化設計,最終確認了兩套字體報北京奧組委審閱。
北京冬奧會專用漢字字體包括漢字和拉丁文的過程設計方案
筑夢冰雪 精益求精
冬奧組委大力支持專用字體設計工作,2021年7月征求了多方專家意見確認了延續(xù)北京冬奧會會徽及書法行楷風格的設計方案總體方向。同時在設計方案的最終修改階段也邀請中央美術學院劉彥湖教授指導,對文字的筆畫走向、起筆收筆等細節(jié)處進行了修改。之后也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首都師范大學葉培貴教授進行指導,在風格上有了進一步的調整,傾向于行楷與魏碑的結合,筆畫更加銳利、敦厚,呈現(xiàn)力量感。在起筆、收筆和運筆的過程中,也融合魏碑的風格,凸顯刀刻的感覺和筆畫陰陽向背的變化。字體整體收腰,撇捺舒展、重心略高,更加充滿力量感與精氣神。
同時,拉丁字體進入最后修改階段,在方正字庫專家汪文的指導下,拉丁文字設計上增添了書寫特征,強調了筆畫的粗細對比,使筆畫有流暢的手寫感覺;此款字體筆畫細節(jié)處理上較為簡潔,流暢性和平整度都較為凸顯,整體感較強,且更加親切和彰顯國際化。
中央美術學院劉彥湖教授提供字體指導建議
首都師范大學葉培貴教授提供字體指導建議
北京冬奧會專用字體專家組部分成員及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專家研討最終字體設計方案修改
花開萬樹 同心而行
北京冬奧會專用字體設計讓中國古老的漢字藝術以現(xiàn)代面貌活躍于民族文化之林;將冬奧文化深深根植在人民群眾的生活中,成為人們溝通彼此、聯(lián)系世界的重要媒介;通過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冬奧視覺形象景觀,為世界奧林匹克文化再次增添中國文化特色,體現(xiàn)中國的文化自信。一撇一捺,都是漢字書寫者衷心呈獻給北京冬奧的一份禮物。冬奧之雪花紛揚北京、張家口等比賽舉辦地,專用字體也廣泛應用于冬奧形象傳播中,如場館、火炬?zhèn)鬟f、海報及多種媒介。
北京冬奧會專用字體在奧運視覺景觀中的實際應用展示
助力冬奧 共向未來
在奧運會開幕式中,各代表團入場是必備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引導牌等細節(jié)設計往往也能凸顯舉辦國的文化特色。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入場引導牌采用中國結流線型組成的雪花形狀,引導牌上亮起的代表團名稱字體,經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的字體專家試驗不同字體,并向張藝謀總導演匯報呈現(xiàn)效果,最后選擇在方正魏碑字體的基礎上進行再設計。由于引導牌是發(fā)光裝置,在拍攝和電視轉播時會形成光暈,所以字體要求較傳統(tǒng)魏碑字體減細。通過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的字體專家和道具制作單位的反復實驗,最后定為減細20%。
中文字體在引導牌上的尺寸在6-10厘米之間,由于發(fā)光管的技術要求,字形最細的地方不能小于3毫米。字體設計師們不斷調整字體筆畫的粗細,將細的部位加粗,將特粗的部位減細。最后呈現(xiàn)的字體結構合理,筆畫粗細更加均勻。體現(xiàn)出魏碑字體端莊厚重、充滿力量的中國楷書風貌。
最后的點燃主火炬環(huán)節(jié),所有參賽代表團的文字引導牌匯聚成主火炬的大雪花造型。讓文字承載著所有奧運健兒的愿望,充分體現(xiàn)出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理念。
漢字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代表,也是人類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北京冬奧會專用字體旨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中華漢字書寫精神,通過將漢字藝術與體育運動中的力量、氣勢等審美特質融為一體,以漢字書寫詮釋對冬奧精神內涵的理解,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體育精神、文化魅力,展現(xiàn)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與運動之美。
北京冬奧會專用字體設計團隊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北京大學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是教育部直屬的唯一一所高等美術學校,現(xiàn)設有中國畫學院、造型學院、設計學院、建筑學院、人文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實驗藝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八個專業(yè)分院,并設有造型藝術研究所、繼續(xù)教育學院和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學院曾全程參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及籌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申辦的景觀設計相關工作,具有豐富的奧運工作經驗。
北京大學中國文字字體設計與研究中心是國家語委科研機構,成立于2005年,是對中國文字(包括漢字和少數(shù)民族文字)進行字體研究、設計和制作的專業(yè)機構,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與北京大學合作共建,由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和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共同承擔具體工作,其中北京大學王選計算機研究所負責字庫基礎技術方面的研究,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負責字體設計和字庫應用技術方面的研究。中心擁有豐富的字體研發(fā)經驗,十多年來承接了中國教科書規(guī)范楷體、中華精品字庫工程(100款歷代精品書法字庫)、中國海軍舷號專用字體、中國銀聯(lián)專用字體、微軟雅黑系列字體、小米手機系列字體、VIVO品牌系列字體等重要項目。
特別鳴謝北京冬奧組委會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