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研究:以適應未來教育為起點
項目位于佛山順德區(qū),作為粵港澳大灣區(qū)重點創(chuàng)新核心平臺,佛山一中順德學校建成后,將作為樂從打造高品質現代城市教育的新高地。
AG匯創(chuàng)從灣區(qū)教育類建筑設計及落地經驗出發(fā),以適應未來教育為起點,引入國際先進辦學理念,充分融入嶺南在地文化與周邊生態(tài)記憶,以“現代阡陌書院”定義整個項目的設計。以研究性為前提,通過聯結歷史脈絡、環(huán)境記憶、建筑構成,創(chuàng)造田塘村與新城市相應對,與文化脈絡相傳承的嶺南現代校園。
→ 建筑鳥瞰圖 ©AG匯創(chuàng)
追尋場地記憶:構筑多元的“阡陌書院”
佛山一中順德學校有著深厚的在地傳承,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tài)底盤與人文村落匯聚的城市肌理。我們根據文脈關系,以“自然包圍城市”為生態(tài)策略,提取嶺南院落文化中的 “堂、廳、廊、閣、巷”等傳統(tǒng)建筑布局,同時引入“里巷、理水、回廊、風廊”等手法組織空間序列,目的是希望創(chuàng)造與自然相融又建筑繞園的“現代立體書院”。
→ 建筑模塊研究 ©AG匯創(chuàng)
在這些體塊單元、書院之間通過風雨回廊串聯。同時呼應周邊村落、生態(tài)水塘、田野、商業(yè)及生活界面,介入場地記憶,延續(xù)“一片田野”,讓自然包圍整個校園,師生在此體驗到的是“回歸自然,依田而居”的學習環(huán)境。風吹稻香,沁染書香,我們在設計中將“自然”滲透到了每個院落。
→ 如自然書卷般的交流與學習環(huán)境,通過體塊錯動與圍合創(chuàng)造宜人的書院 ©AG匯創(chuàng)
通過整合運動、公園、漫步系統(tǒng),在沿街面設置社區(qū)共享的文體公園與全天候對外開放的運動場,邊界的消弭與空間的退讓,填補了周邊社區(qū)運動資源的不足,增進和鼓勵人與城市的友好交互,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高品質公園交流平臺。
→ 平面布局:尊重人文生態(tài),低碳立體書院,回廊里巷,步移景異,將自然滲透到校園每個角落 ©AG匯創(chuàng)
“微型都市”場景構筑,助力城市·城長
學校就像一個“微型都市”,學習環(huán)境影響學生人生觀和自然觀的形成。既要為師生營造有意義的歸屬感、參與感及對話氛圍,也要建立與城市未來發(fā)展與連接。
佛山一中順德學校,城市、生態(tài)與建筑之間達到了高度融合,利用南北軸打通住宅與商業(yè)的城市視線通廊,東西軸連接城市開放空間、教學區(qū)與生活區(qū),以開放到私密的原則依序而落。整體建筑高度控制在24m以內,采用“縱橫綠軸”布局,串聯生態(tài)、文化、體育三大共享中心。
→ 場地規(guī)劃:空間布局集約高效,動靜分區(qū)明確 ©AG匯創(chuàng)
→ 建筑剖面與立面 ©AG匯創(chuàng)
根據嶺南氣候、場地生態(tài)資源及建筑肌理的演進,設計關注個性化教育與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了學習與成長的情與境。共分七大主題,分別為文體浮園、縱橫綠軸、儀式感入口廣場、回廊里巷、立體書院、耕讀校園、田園居所。
→ 模型 ©AG匯創(chuàng)
文體浮園
文體浮園能全天候承載全校日?倓訂T,春夏秋冬,感知自然,同時把南側公園用地與運動區(qū)聯動,營造友好開放的華陽南路城市形象。
→ 多元共享文體公園,及全天候的運動場 ©AG匯創(chuàng)
縱橫綠軸
我們在校園中心創(chuàng)造了一個縱橫交錯的“縱橫綠軸”,呼應校園周邊上層規(guī)劃,及串聯全校師生的交流中心軸,加上廊橋無邊界視野的內外互通,規(guī)劃出全天候無障礙的游學動線。
→ 縱橫綠軸串聯全校師生,促進跨年級學科交流 ©AG匯創(chuàng)
大氣文雅的多功能廳、展廳、行政樓靠近北入口,連續(xù)性嶺南特色柱廊和豐富構圖的南北校園入口廣場強化城市界面,營造了儀式感的入校環(huán)境。
→ 南北入口廣場:共融校園文化,營造現代城市形象入口 ©AG匯創(chuàng)
回廊里巷
院落與“巷”并存,在院落文化中遮陽通風,這里的回廊與課堂交互連接,動線與功能的互通激發(fā)校園創(chuàng)新活力,創(chuàng)造出融合低碳、生態(tài)發(fā)展的人文藝術教育校街。
→ 回廊里巷-人文藝術教育校街 ©AG匯創(chuàng)
校園建筑呈現嶺南“立體書院”形態(tài),師生從人文歷史中汲取學術靈感,廊橋的互通營造了學校無障礙的游學動線,同時串聯靈活錯動、多元開放的學習空間。
→ 延續(xù)嶺南“立體書院”建筑形態(tài),廊橋聯通創(chuàng)造“有機邊界,無界學堂”的學習環(huán)境 ©AG匯創(chuàng)
立體書院
你會看到,重重“院”落起承轉合,步移景異,與自然互動、交融,學生在這里體驗到的是感知四季的空間感受。
→ 與自然無界交融的用餐環(huán)境 ©AG匯創(chuàng)
而圖書館及科學教育教室,與田野形成自然對話,開放的視野,學生可以在自然環(huán)境中自由自在地閱讀與交流。低姿態(tài)的閣樓以及圖書館面向自然界面,通過日照分析,讓室內始終保持充足的陽光和空氣。
→ 低姿態(tài)的“閣樓”以及圖書館 ©AG匯創(chuàng)
耕讀校園
”耕“讓學生回歸生活與生產勞動。稻田、桑葚、作物和當地野草構成新的校園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活與自然的無縫對接,讓師生感知四季變化,同時靈活式規(guī)劃也為未來發(fā)展,預留更多用地的可能性。
→ 風吹稻香,沁染書香,感受自然,快樂游學 ©AG匯創(chuàng)
田園居所
“園”作為院落中詩意的存在,我們希望新的環(huán)境能影響學生人生觀和自然觀的形成!耙捞锒印保寣W生回歸自然,是AG匯創(chuàng)專注教育建筑設計的一次新的嘗試。在此,我們希望學生走進自然,收獲學習和成長,做大自然快樂的孩子,并從自然中獲取勇于探索、不畏懼冒險的學習經歷。
→ 有機邊界、無界學堂,依田而居,回歸自然 ©AG匯創(chuàng)
項目全稱:佛山一中順德學校建設工程全過程設計項目地址:中國佛山市順德區(qū)
建筑面積:162607㎡
項目類型:教育建筑項目狀態(tài):中標候選方案 甲方單位:佛山市順德區(qū)工程建設中心設計單位:AG匯創(chuàng)+申都設計集團(聯合體)
設計主創(chuàng):呂達文、蔡暉建筑設計:何振鋒、陶然、李嘉、王子詢、黃家敏
關于AG匯創(chuàng):
AG匯創(chuàng)于2007 年在香港創(chuàng)立,是由一百二十余位來自全球多元化背景又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設計師組成,國際化的觀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帶來了設計的多元與前瞻。在都市建構中,我們期望尋求設計的開放與創(chuàng)新,并通過對文化藝術、功能策略和與自然形態(tài)的多維思考,建立起建筑與城市、人與空間的情感聯結。
于建筑實踐中,我們關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跨界研究,嘗試探索城市公共建筑及其城市界面塑造的多種可能,并以跨領域的開放與兼容完成對建筑語言的轉譯,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建筑范例。
于空間營造中,我們從香港多元尺度及高密度的城市空間得以啟發(fā),關注文化、形態(tài)、功能、尺度等及人與空間、人與人間的聯系,進而嘗試探索高密度城市下垂直社區(qū)聚落與日常多元尺度空間的設計演繹。
立足于文化與創(chuàng)意視角,我們在積極參與學術和文化研究的同時作品也屢獲國際權威專業(yè)設計大獎,其中包括德國iF 設計大獎、美國IDA 國際設計金獎、意大利A Design Award 國際設計鉑金獎和香港建筑師學會大獎等。同時我們也積極關注并參與當代藝術與設計,并多次受邀參展國內外個展,包括英國倫敦建筑節(jié)、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日本Good Design Award、香港Common Room & Co. 聯合展覽和香港深圳建筑城市雙年展覽:建筑十章等。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