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研究:又一當代新藝術生活目的地
深圳因“建筑藝術審美”和“藝術強市”逐漸被世界看見。圍繞塘朗山,深圳正在打造將城市與自然相融合的一系列世界級文化基礎設施!褒埲A兩心一館”的建成,為城市文化產業(yè)升級創(chuàng)造新地標,是未來高品質的世界級文化目的地。
設計內容包含音樂藝術中心、動漫美術館、婦女兒童中心。AG匯創(chuàng)從多年城市文化建筑研究及實踐出發(fā),以“谷中藝心,三晶之丘”多維詮釋項目,將三大核心建筑聚構為探索自然與建筑藝術的“三座文化晶石”,呼應文脈、連接城市、聚構藝術、營造活力,是一個生態(tài)與文化藝術共生長、打造沉浸體驗,從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全齡化參與,帶動城市生命力的當代文化藝術中心。
「縫合」邊界:一道山谷、兩段界面、三座晶石
場地位處城市邊界,緊鄰白石龍音樂公園,串聯(lián)組成了自然生態(tài)的城市綠環(huán),可盡覽塘朗山與梅林山開闊景觀。我們將高品質設計工作前置,在設計策略上強調聚構文化高地為目標,從城市維度表現(xiàn)為一個“縫合的邊界”,雙面回應城市與自然。
建筑被打開后,形成“一道山谷、兩段界面、三座晶石”,結合場地坡度高差延續(xù)至建筑體量之上,自形成的天然多維公園,與以家庭、兒童、婦女為主題打造的三個特色花園和屋頂空間的利用,形成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建筑形態(tài)。
地景結合,與周圍的公園網(wǎng)絡相連接
延續(xù)文脈地景,通過建立與地形的聯(lián)系,修復現(xiàn)有基地與城市和自然割裂形態(tài),借助生態(tài)修復打通山海通廊,與空間的融合構建沉浸式的觀覽體驗。設計遵從的是自然與建筑藝術的結合。
多維公園,多層次公共藝術文化平臺
充分研究建筑與公園地形建立無縫銜接,深入思考城市的可達性和周邊關系,介入“多維公園”建立社區(qū)理念,實現(xiàn)空間與市民的交流和互動,及充分利用屋頂空間納入自然景觀為整體,營造可持續(xù)和多樣化的項目氛圍。采用最小化開挖原則,建筑順應地勢布置,盡量減少建筑體量對土方開挖的需求,控制建造成本,保護生態(tài)。
建筑的文化聚落與運營前置
我們希望設計呈現(xiàn)建筑單元之間的包容度、互用性和預見性。因此,設計通過公共空間將三者緊密相連,創(chuàng)造豐富的共享空間和完整的游覽路線,并從多維角度構建一系列延續(xù)城市活力場景形塑空間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的是滿足全齡化空間使用,豐富的展覽內容也為未來運營與激活周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谷中藝心,三晶之丘:實現(xiàn)全齡化參與帶動城市活力
基于對共存和共享的生活品質的定義,建筑使用和設計方式遵循“社區(qū)理念”和“多樣性”。兩心一館,共三個建筑,三個文化功能既分可合,立體平臺和垂直關系連接城市與公園,促進互動,實現(xiàn)全齡化參與,一如共生共長的“多維文化藝術山丘”。
→ 文化藝術山谷保留面向市民日常生活的親切感,又集聚碰撞出文化活力 ©AG匯創(chuàng)
建筑立面以“文化晶石”為主題
立面設計以“文化晶石”為主題,通過簡潔有力的立面形體切割形成體量關系。圍繞中心廣場,三座“文化晶石”對外形成核心功能的立面形象,及留白構造出即景的“內部庭院”。
呼應城市肌理,面對城市一側的建筑立面以銀灰色金屬板排列出獨特的切割韻律,靠塘朗山一側建筑立面則以石材為主,掩映在覆土屋頂之下,營造寧靜豐富的建筑游覽空間。
→ 建筑體量臨靠北邊城市邊界,最大化城市形象的展示性 ©AG匯創(chuàng)
打造「空間共享,精簡集約」的體驗
以“空間共享、精簡集約,高效鏈接、便捷可達”為空間概念,建筑延續(xù)整體,采用木材、石材及混凝土等材料,塑造在不同節(jié)點相應的空間性格。為提升整體項目的公共性,我們從使用者的核心訴求出發(fā),以空間的集約與高效共享為路徑,營造利于高效運營的空間。在建筑核心區(qū),設計鏈接各大場館及亮點區(qū)域,營造清晰規(guī)整、連續(xù)自由的樞紐地帶。
→ 連接社區(qū)的音樂中心入口,展開三代同堂,弦樂山城之旅 ©AG匯創(chuàng)
在公共空間和入口,建筑用了大面積通透的玻璃,目的是消弭室內外的邊界感,提供豐富的自然景觀的同時也給予相應的昭示性。在展陳空間,穿孔金屬板外墻提供一定自然采光,并保持室內展陳光線的充分可控。
→ 空間共享,精簡集約 ©AG匯創(chuàng)
主題花園:生態(tài)與文化藝術共生共長
設計尊重現(xiàn)有自然地形,屋頂自然步道延伸公園體驗。親切日常自然融合的設計,淡化生活與文化藝術的邊界。公園延伸到充滿活力的山谷,一系列屋頂步道引導著游客游覽豐富的景觀,結合自然步道、天空農場、星空營地、日落劇院,活躍文化森林又擁抱自然多樣性。
→ 以家庭、兒童、婦女為主題打造的三個特色花園與建筑屋頂相結合,形成了自然親切的景觀步道 ©AG匯創(chuàng)
動靜均衡、全天活力的全齡化社區(qū)互動
整個藝術中心以社區(qū)理念貫穿始終,集藝術鑒賞、文化博覽、興趣社群、會議交流功能于一體,塑造親切感、日常感、無門檻的印象。設計將運營策略前置,以動靜均衡、全天活力為原則,滿足不同年齡層游客體驗的同時令建筑空間得到全天、全時的利用。在未來,不同媒介的主題季節(jié)性策劃的展開,讓市民享受到的是一個全齡友好的學習場所。
→ 龍華兩心一館,就像一個全民共享的文化藝術活力客廳,促進構成城市活力 ©AG匯創(chuàng)
項目全稱:龍華區(qū)音樂藝術中心、動漫美術館、婦女兒童中心建設工程(可研、設計)項目地址:中國深圳
建筑面積:60930㎡
項目類型:公共文化建筑
項目狀態(tài):中標候選方案
甲方單位:深圳市龍華區(qū)建筑工務署
方案設計:AG匯創(chuàng)
聯(lián)合單位: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
設計主創(chuàng):呂達文、蔡暉
建筑設計:陶然、Andrei Purice、張晉維、王子詢、吳子慶、楊清萃、張怡
關于AG匯創(chuàng):
AG匯創(chuàng)于2007 年在香港創(chuàng)立,是由一百二十余位來自全球多元化背景又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設計師組成,國際化的觀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帶來了設計的多元與前瞻。在都市建構中,我們期望尋求設計的開放與創(chuàng)新,并通過對文化藝術、功能策略和與自然形態(tài)的多維思考,建立起建筑與城市、人與空間的情感聯(lián)結。
于建筑實踐中,我們關注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多元文化的跨界研究,嘗試探索城市公共建筑及其城市界面塑造的多種可能,并以跨領域的開放與兼容完成對建筑語言的轉譯,從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建筑范例。
于空間營造中,我們從香港多元尺度及高密度的城市空間得以啟發(fā),關注文化、形態(tài)、功能、尺度等及人與空間、人與人間的聯(lián)系,進而嘗試探索高密度城市下垂直社區(qū)聚落與日常多元尺度空間的設計演繹。
立足于文化與創(chuàng)意視角,我們在積極參與學術和文化研究的同時作品也屢獲國際權威專業(yè)設計大獎,其中包括德國iF 設計大獎、美國IDA 國際設計金獎、意大利A Design Award 國際設計鉑金獎和香港建筑師學會大獎等。同時我們也積極關注并參與當代藝術與設計,并多次受邀參展國內外個展,包括英國倫敦建筑節(jié)、威尼斯建筑雙年展、日本Good Design Award、香港Common Room & Co. 聯(lián)合展覽和香港深圳建筑城市雙年展覽:建筑十章等。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