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常見藝術品復制工藝

印前頻道 - 藝術微噴 來源:中國設計在線 作者:cpcool 2010-12-31

      從古至今,著名的書畫家數(shù)不勝數(shù),而流傳下來的作品就更是難以統(tǒng)計了。無論是從學習、研究,還是欣賞、收藏的角度來說,人們都迫切需要一種能夠把原作逼真地復制出來的技術,人們需要用高仿真的作品來代替原作。

      有趣的是印刷術是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采用印刷術來把歷代精品原封不動地復制出來聽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做起來困難重重。

      首先,書畫作品是有層次感的,不是簡單的黑白線條或是彩色方塊。其次,書畫作品的承載物都是宣紙、絹絲布等,因此如何把絢麗多彩的畫面復制出來困擾了人們許多年。

      書畫作品復制工藝

      最早的書畫復制工藝

      書畫復制是印刷術發(fā)展到石印(石版印刷)時代才顯露端倪的。石版印刷就是采用特殊的石版并且磨出一個平面,經(jīng)一定的措施處理版面后,再將圖案反制在版面上,可以用轉印紙或直接在版面上畫反畫,這對操作人員的繪畫技術要求很高,圖案部分是親油的,空白部分是親水的,用墨輥在石版上滾墨,再鋪上一張紙,經(jīng)過外界施加壓力,石版上的圖案就轉移到紙面上了,這便是最早的書畫復制。這種方法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它只適合對簡單線條圖案的單色或有限幾色的復制,而不能解決有層次畫面的復制問題。直到后來德國人發(fā)明了珂羅版印刷工藝,中國人將它用于書畫復制,這時書畫復制才算步入了正軌。 

石版印刷蒙克 藝術導報 

       珂羅版印刷等復制工藝

       珂羅版是明膠colltype的音譯,它是指在玻璃板上涂布感光膠。為了保證感光膠能夠牢固地附著在玻璃板上,首先要對玻璃進行打磨,使它的一面變?yōu)槟ド懊妫⑶逑锤蓛。然后配制一種藥水(稱之為結合液),其作用是把感光膠牢固地附著在磨砂玻璃面上形成結合膜。澆結合液講究手法:一手端著玻璃板,另一手往玻璃板上澆結合液,澆完之后雙手端住玻璃板的左右兩側,左右前后反復地搖,把結合液搖勻,而且還不能把結合液搖到版外面。結合液自然干燥后,緊接著配制感光膠,感光膠的主體成分是重鉻酸銨和重鉻酸鉀及明膠等。加熱熔化并熬制一定時間,過濾后澆涂在涂過結合膜的玻璃板上,方法同澆結合膜的方法一致,然后放入烘箱烘干。烘箱溫度為50-60℃,涂好膠的玻璃板一定要平置于烘箱,以保證感光膠面平整均勻。 

       需要復制的稿件首先要照相,得到陰圖底片后要進行修版。修版又分文字稿和圖案稿。前者修版相對簡單,后者則難度較大,要求有過渡層次,而且有幾種顏色就要分出幾張片子來。珂羅版印刷屬于專色印刷,照相時就要分出幾個顏色,隨后就要照出幾張膠片。修版時根據(jù)稿件把每一種顏色留出來,去掉其他部分。因此圖案稿件,特別是有層次圖案稿的照相修版都是技術水平的體現(xiàn)。

       修好的膠片放到感光版上后在曬版機中曬制。以前還曾在太陽光下曬版,因此當時稱之為"靠天吃飯",F(xiàn)在制版不受天氣制約了。根據(jù)稿件情況和底片情況來確定曝光時間,這也是經(jīng)驗操作。

       珂羅版的顯影比較特殊,是用水來顯影,而不用其他的顯影液。顯影后晾干放置于暗箱中,何時用何時取出。

       珂羅版印刷機采用圓壓平的方式,壓印滾筒為圓,印版臺為平。把印版放在平臺上,用特制藥水處理版面,使圖案部分親墨,空白部分親水,同時還要注意空白部分的防粘處理。否則宣紙鋪上后易粘紙,揭開宣紙離開版面時易撕破。

 

珂羅版印刷

珂羅版印刷(陳子佛) 鶴壽圖

珂羅版印刷 郎世寧八駿圖 

       珂羅版印刷是目前唯一沒有網(wǎng)點的印刷技術,它以飽和的墨色、細致的層次而獨占一席。

       但是面對色彩斑斕的稿件,珂羅版就顯得束手無策了,于是銅版復制技術出現(xiàn)了。

       銅版復制的作品幅面都很小,且大都采用銅版紙,不適合裝裱,因此用銅版復制書畫的流行時間很短。

       人們隨后還嘗試用打樣機(膠。﹣韽椭茣,由于幅面受限、套印精度難以保證,這種方法存在的時間也不過幾年。

       此后,隨著彩色噴墨打印機的出現(xiàn),書畫復制技術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復制出來的古代書畫,受到國家頂級鑒定專家和權威部門的首肯和推崇。

        彩色噴墨復制工藝

       彩色噴墨打印機不是簡單地把圖文信息輸入就可以打印出來,實際操作過程是極為精細和復雜的。首先要對復制對象進行圖像采集。采集的方法很多,但最終歸結到設備的精度,這是關鍵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修稿,同樣要求操作人員對色彩及圖案有較強的把握力和掌握力,前提是對修版軟件的熟練掌握和運用。第三步才是噴繪實施操作,這里的學問極深,大家都處于同一起跑線上,可摸索的東西很多,遇到的問題也不少。隨著時間的推移,經(jīng)驗的逐步積累,相信這種新技術會越來越成熟。

      現(xiàn)在人們?nèi)粝霃椭埔环藭嫞梢赃x擇的方法有很多,需要考慮的是所用的材質和目標是什么。

       珂羅版印刷與彩色噴墨的結合

      在各種書畫復制工藝中,珂羅版印刷與彩色噴墨印刷是當前兩種最具優(yōu)勢與特色的工藝,但二者也有各自的不足。

      珂羅版印刷在書法作品復制上的表現(xiàn)是首屈一指的,但是對于彩色圖案的復制就略顯不足了。它對彩色原稿的要求極為苛刻。以前的國畫大師如徐悲鴻、吳作人等都知道珂羅版印刷對原稿的要求,因此當其作品打算復制時,他們在設色時都特別講究與注意為珂羅版印刷提供方便。此外,珂羅版印刷從照相、修版、制版到印刷,工序繁多,工時長, 一般一塊印版能夠保證有50張成品即為合格品。而且哪怕一個工序有一點兒改動,也要從照相做起,相當麻煩,而且成本高。

      相對而言,彩色噴墨從掃描、修版到噴繪,工序少,工時短,而且尺寸可以隨意調整,只要分辨力足夠高,即能保證成品的清晰度。另外>,版式(即畫面的布局)也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調整,顏色的設定更是想什么樣就能調成什么樣。彩色噴墨雖然解決了多色圖案的仿真復制,對純書法作品的復制卻不如珂羅版印刷的效果好,主要缺點是黑度不夠。

      若能將珂羅版印刷與彩色噴墨工藝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則藝術品復制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于是,北京市印刷技術研究所率先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嘗試,把珂羅版印刷與彩色藝術微噴結合起來,發(fā)揮各自的特長,為行業(yè)的發(fā)展探索了一條可行之路。比如《一團和氣圖》就是一個典型的范例。這幅由明代皇帝朱見深創(chuàng)作的名畫,畫面左側是三個人頭合為一張臉,這三個人分別代表佛教、儒教、道教,每個人的衣裳顏色都不相同,畫面右側是一段文字。北京市印刷技術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根據(jù)此畫的特殊性,設計了先彩色噴繪彩圖,然后用珂羅版印刷文字的工藝,取得了極好的效果。

      還有一項嘗試就是將掃描形成的電子文件噴繪出來,再進行珂羅版印刷,解決了無原稿只有電子文件時也能進行復制的難題,為異地加工創(chuàng)造了可行之路。

      相信隨著業(yè)界各方的努力,藝術品復制將會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聲明:站內(nèi)網(wǎng)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nèi)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wǎng)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