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雕塑《古代馬》?廣東美術館獲得授權復制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青銅雕塑《古代馬》。
?五代名畫家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手卷的木版水印是北京榮寶齋的扛鼎之作。
日本二玄社復制的王羲之書法《快雪時晴帖》達到幾可亂真的效果。
新年伊始,正在廣東美術館靜候各方來者的意大利貝利尼博物館文藝復興美術藏品展暨公元15-16世紀佛羅倫薩貴族服飾展無疑是近期藝術愛好者關注的焦點。這場迄今為止廣東美術館舉辦的價值最高的外國藝術品展覽,參展品總價值超過2億歐元。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達.芬奇的《古代馬》等100多件聞名于世的藝術精品將穿越時空隧道,引領我們重返五六百年前那段斑駁絢爛的文藝復興年代。
經過意大利貝利尼博物館授權,廣東美術館將復制《伊特魯里亞杯》、達.芬奇的《古代馬》、米開朗基羅《大衛(wèi)》和切利尼的《主神》、《梅切古里奧保護神》、《羅馬女神》六件青銅雕。這些復制品按照1:1的比例制模鑄造,仿真度達到98%,每件作品僅限量復制10件,每件都印制了其專有編號,并配有意大利貝利尼博物館館長的簽名證書。
"《伊特魯里亞杯》8000元、《古代馬》和《大衛(wèi)》32000元、《梅切古里奧保護神》38000元、《主神》和《羅馬女神》40000元。"廣東美術館拓展部主任李鋼介紹道,"一整套的價格為18萬元,迄今已經接受了三套預訂。"
目前,國內外藝術復制品的市場接受程度如何?巨額購買藝術復制品究竟值還是不值?廣東美術館的青銅雕復制品引起了我們對于這業(yè)已成為今天收藏界不能回避的重要話題的高度關注。
劣制復制品混跡市場
毫無疑問,有一類藝術復制品是不會受到太多人歡迎的,那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贗品。
簡陋倉促到地攤街頭捧出的粘泥陶罐,堂皇坦然到進入各大拍行接受公開競拍的名家字畫。贗品之"贗",除了其本身的"仿制"性質,還有對于這種仿制的掩藏與欺瞞。那些初入收藏之道的人常常為贗品"交學費"。"書畫投資格外兇險,對藝術鑒賞力要求甚高。"一位剛剛入道不久的收藏者如是感慨,"相較之下,瓷器等雜項的贗品則沒有那么多。"
除開那些由于誠信度低下刻意隱藏在各個專場之中的贗品,以及仿造水平格外高超瞞過行家"里手鷹眼"的復制品,拍行通常推出的一批無底價字畫其實是對其真?zhèn)味鹊囊环N不確定昭示,也是對自身責任的一種明確回避。有經驗的行內人都知道這里面混雜有不少贗品,但即使心知肚明,仍然有人舉牌。有的購買者僅是希望提升藝術修養(yǎng),不在乎作者和區(qū)區(qū)數百元錢;有的則是期望以低價進貨再轉手賣給尚不能識別的新手,從中謀利。
需要強調的是,今天我們所聚焦的并非這一類以騙取市場價值為目標的造假充真的復制品,而是另一類公開的、以延展藝術范疇為目的的作品。
雕塑復制品最易仿真
"其中雕塑的復制品與其他藝術復制品有較大差異,因為在技術上最易達到逼真。"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就在一個月之前,盧浮宮等20多家法國博物館將帶著《米洛的維納斯》、《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羅丹的《行走的人》等87件雕塑名作亮相北京,古埃及雕塑,古羅馬、高盧雕塑,古希臘雕塑,以及法國中世紀雕塑四大系列的作品全部是由RMN法國國家博物館聯(lián)合會提供的1∶1比例的復制品。
RMN負責人馬爾克.巴特斯蒂尼表示,RMN主要向法國各博物館和學校提供古代雕塑復制藝術品,目前一共只鑄造了5000件雕塑,由于很多博物館的雕塑原件已丟失或被損,因此這些復制品顯得彌足珍貴。這樣的藝術復制品業(yè)已參與了歷史的再創(chuàng)造與時間的深度洗禮,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同樣得到了檢驗。
書畫復制品接受度高
相較之下,書畫復制品出于審美習慣,在國內的接受度比雕塑復制品要高出很多,一批專業(yè)復制公司應運而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經故宮授權獨家復制發(fā)行古代書畫的北京一鼎軒。該公司總經理吉平表示,早在2001年底就與故宮博物院簽訂了限量復制1000件故宮館藏古代書畫的協(xié)議,每件只復制100張,首批50件已成功復制面市,2003年由于"非典",工作被迫中斷,新復制的一批50件珍品書畫近日即將出爐。
"我們復制古代書畫都經過故宮博物院專家鑒定,是亞真跡的一等高級仿制品。"吉平同時強調,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簽訂了復制發(fā)行書畫協(xié)議的只有一鼎軒一家,其每件復制品都由故宮博物院專家把關,并有"故宮博物院監(jiān)制"的印鑒,而其他復制發(fā)行故宮書畫的公司只是經銷商!恫捷倛D》、《游春圖》這些深藏于故宮內的藝術珍品眼下已可以在"一鼎軒"一睹其芳容,也頻頻有藏家詢問其價格。
古家具復制正興起
除了這些通常的藝術形式之外,天津美術出版社展館還推出過明清家具復制藝術展。據古木香明清家具館館長潘寶林介紹,展覽會上的展品完全依照明代家具中珍品的樣式、材質(如紫檀、黃花梨、雞翅木等),嚴格按傳統(tǒng)工藝,用手工精心制作。
這些復制品得到作家馮驥才的較高評價,認為它們不僅形似而且神似,已能亂真,但復制者依舊強調其為復制的,體現了"現代文物復制觀念",是一種文明的復制。這樣的展覽有一種對古代家具文化的啟蒙作用,其復制也是"復活"。
綜觀國內的藝術復制品現狀,除卻那些代表欺詐性野蠻復制的贗品,愈加精致的復制品代替了那些早期相對低劣的模仿品,逐步成為市場的主流方向。
多家展覽公司的方均表示,技藝精良的藝術復制品正受到藝術界和收藏界越來越多的重視,"來看的人很多,也有不少人表示了收藏的興趣,藏品的市場首先要有關注度和量的支撐,從這一層面來看,有理由相信國內藝術復制品的市場會越來越好。"
海外復制品市場成熟
"雷諾阿的復制版畫已進入拍賣行正式拍賣,雖然不是原作,但仍然是天價,這兩年的升值幅度已經超過一般的油畫作品。海外復制品市場相當成熟,已經成為原版藝術品的有益補充。"一位經常游走于國內外藝術收藏市場的藏家告訴記者。
第七屆上海藝術博覽會上,美國伊曼紐爾"伽弗戈藝術公司帶來的塞尚胸像雕塑因為只有大約4件復制品,價格在4萬美元左右。"一幅畢加索的限額復制品價格可高達15000美元,1950年一張畢加索的單色銅板有限版版畫只要300美元,現在已經是7000美元以上,回報價值非?捎^。"
在海外,仿真藝術復制品比比皆是,辦公室、酒店、居家都可見其身影。而在博物館和藝術館進行原作展覽的同時,也總會有復制品出售。
廣東美術館拓展部主任李鋼表示,此次按照1:1的比例制模鑄造青銅雕是一種國際慣例,海外的博物館都會這樣操作。
他說,“國外職業(yè)畫家的經濟來源并非完全依賴于原作的出售。”西洋畫主要的畫種油畫一般采用快干油調和顏料在油畫紙、油畫布、木板或厚紙板上作畫,復制一般采用多人手工臨摹的方法,但耗時較長,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而如今則會采用絲網印刷的復制方法,通過計算機做印前圖像處理,加上網印特色,便可以復制出高質量、高品位的仿真油畫。
中國在美國最為成功的商業(yè)畫家丁紹光就是成功地運用網印復制技術的畫家,其主要收入不是來自他的原作,而是遍布全球的他的工筆重彩作品絲網印刷復制品的銷售。他每復制一件作品都要和畫廊經紀人簽署一份版權合同,其作品一般限量在100-1000件之間,每幅復制品一律正式編號,有畫家親筆簽名,平均售價在1000至4000美元之間。復制品一旦完成,經紀人便立即接通市場網絡,同時在上百家連鎖畫店銷售。
據業(yè)內人士介紹,英國和意大利等國都有著名的藝術品復制印刷公司,向世界各地出售其產品。位于夏威夷火奴魯魯的一家專賣復制達利石版畫的藝術中心畫廊,一年的營業(yè)額就高達2億美元。日本東京的二玄社也是復制行業(yè)的佼佼者,其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致力于中國書畫巨跡的復制,由于采用了特殊研制的紙和絹,用最現代化的電腦制版和十二至十六色的高精度技術,所制印刷物對于畫作的精神,筆墨色澤的渲染,紙與絹的質地,以及時間流逝在作品上留下的變化痕跡,甚至落款、朱印的滲透,無一不是精密的再現。
二玄社當年復制的第一件中國書畫珍品,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拿到復制品時居然沒有認出。而1995年為遼寧、上海兩家博物館復制的稀世之珍的北宋李成《茂林遠岫圖》、徽宗趙佶《瑞鶴圖》、元王蒙《青卞隱居圖》,也立即受到國際藝術界高度評價,被稱為"中國美術界劃時代的事業(yè)"。
專家提示
質量與數量是收藏復制品的關鍵
"此批雕塑復制品的收藏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說到此次在廣州展出的文藝復興美術藏品,廣東美術館拓展部主任李鋼介紹道,"首先是其復制的真實性與學術性,直接做模復制非常貼近原作;其次是意大利貝利尼博物館和廣東美術館的信譽,保證這批復制品是限量發(fā)行,都有唯一編號;第三就是可以與博物館隨時聯(lián)系,共享其研究成果。"
事實上,很多重量級的藝術品原作只有一件,一般收藏者即使愿意花再多的錢也沒有能力買到,因此,那些有作者或是有關藝術機構簽名或鑒定證書的復制品就成為有益的替代與補充。由于是有限復制而非無限量發(fā)行,因此升值幅度也相當可觀。
業(yè)內人士指出,復制品的價格和收藏價值主要取決于它的數量和復制質量,真正高品質的復制品事實上是對藝術理解和消化的成果,因此同樣具有投資價值。另一方面,無限量發(fā)行的藝術復制品則會因為其非稀缺性而喪失意義,那些有專門序號和真正確保限量的復制品很有可能在經過一段時日后大放異彩。
"或許作為一般的藝術品投資者來說,用所有的錢去購買一件藝術品原作,還不如尋找一些具有價值的復制品,既可以減少投資額,又有升值的潛力。"甚至有藏家做出如上去表述。這樣的論斷是否正確,尚留待時間檢驗。
名詞解釋:
復數性藝術品
復數性藝術品是指由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一件藝術作品的原作或原版,再經本人采用一定的技術手段進行復制,創(chuàng)作出的兩件以上的相同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因為差異極其微小,都可以稱之為原作。
最典型的復數性藝術作品是版畫作品,包括木版畫、石版畫、銅版畫、絲網版畫等,區(qū)別于油畫、國畫等只有一件原作的獨幅作品。版畫作品的印制通常由藝術家本人操作或與工人合作,在印制出來的作品上由本人簽名并標出作品編號,通常以總印數為分母,每一單幅作品的序號為分子。一般版畫作品的原版應該封存或銷毀,該作品的總售價即為全部印制作品的單價總和。國外版畫作品的印制量因實驗性藝術和商業(yè)性藝術有所不同,前者一般為20-30張,后者一般在100-300張之間,而中國版畫家的印制數量則較少,石版畫多為20張左右,木版畫因為畫家通常不愿毀版,所以可能加印,印量略多。
可以歸入復數性藝術的還有攝影,即攝影藝術家在暗房中拷貝或放大的攝影照片。此外還包括某些雕塑,即可以采用鑄模方式重復鑄造或用現成零件重復組裝的雕塑藝術品。那些石雕、木雕因為雕塑家手工勞動的不可能重復性,只能有一件原作,不能成為復數性藝術品,對它們采用鑄銅等方式復制,則是復制藝術品。
總之,由藝術家本人創(chuàng)作,有兩件以上同樣的原作,是區(qū)分復數性藝術品和復制藝術品的要點。
記者觀察
在"機械復制時代";復制藝術品
如果藝術必然是創(chuàng)造,如果"復制"和"創(chuàng)造"必然矛盾,那么"復制"就不可能是藝術。一個稱不上藝術的復制品究竟是否有其存在的價值?倘若有,這一價值應該被放大到何種程度?這些都值得每一個頭腦中存在藝術溝壑的人深思。
在傳統(tǒng)藝術中,"創(chuàng)造"本身即含有無中生有、不可重復之意,而"復制"卻是以摹仿、重復和替代性為其特征的,雷同和重復向來被人視為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大忌,是平庸和衰退的表征,仿作往往被斥為"贗品",難有立足之地。
然而二者的地位在德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本雅明的美學體系中卻產生了顛覆,在《機械復制時代的藝術作品》中,本雅明帶著一種幾近頌主神恩般的虔敬對復制技術表示了極度的傾心和贊美。在他眼中,機械復制技術使藝術品像現代工業(yè)社會中的其他產品那樣批量生產出來,用眾多的摹本代替了原作獨一無二的存在,消蝕了藝術作品的距離感及其獨具風光的"韻味"。
倘若說,在本雅明的時代,其揭開藝術的神秘帷幕、露出美杜薩并不十分誘人的面容的舉動尚屬創(chuàng)舉,那么在今天,這樣一個全面“機械復制”的時代里,藝術創(chuàng)造的神秘性、獨特性和不可重復性被一掃而光,復制成為可能,成為推廣藝術的一種形式。
德國哲學家、音樂理論家、社會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的杰出代表阿多諾將具有"可復制性"的電影、電視作品等稱為"文化工業(yè)",給予了復制足夠的敵意。然而事實上在本雅明這里,復制和創(chuàng)造并不抵觸,復制是藝術創(chuàng)造活動的技術化和擴大化,大大增加了藝術作品流布的范圍和影響,使藝術走出了宮廷、沙龍和象牙塔。
回到開頭,或許復制也是藝術的一種,或許對藝術品的復制過程本身就將成為藝術。貼切的復制是技術化和藝術理解力的結合,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機械復制時代仍然存在這樣一批非機械操作的復制,例如榮寶齋的木版水印一樣,打散了原有的藝術韻味,卻以新的方式重建出一種藝術質感。
藝術復制品的形式紛繁蕪雜,因此在同一概念下對之進行整合是難的。這樣的難或許可以理解成為藝術魅力的一種輻射。在昆德拉"去魅"的藝術的永恒光環(huán)下,復制出的仍然可能是藝術品,仍然可能歷經歲月的淘洗發(fā)出熠熠光彩。
以寬容的心態(tài)留給今天的藝術復制品一個位置,在確定質量和限定數量的前提下,交給藝術鑒賞者和收藏市場進行自我理解和消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或許這是唯一妥當的方式。
奇人軼事
"造假"高手張大千
對名畫的臨摹復制古已有之,東晉時的顧愷之就不僅創(chuàng)作了確定我國卷軸形式的杰出繪畫,也臨摹過以前的一些名作,南朝劉宋時的劉紹祖也同樣是個"善于傳寫"的臨摹高手。
當代畫家中,張大千先生就是眾人皆知的臨摹和造假畫的高手。他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畫風基本上是師古人,特別是清末山水大家石濤,其仿造的書畫可以假亂真,并且大量流入市面,給鑒賞專家?guī)砹瞬簧俾闊?/span>
1935年張大千在漢口舉辦個人書畫展,可是展出的作品除了他的畫之外,還有明末金陵四公子侯方域、冒辟疆、方密之、陳定生所書條幅各一副,并赫然標價七千元之高,這在當時是個可觀的數字。北京的著名鑒賞家、收藏家陳劍秋向來自命不凡,自鐫一方"目中有神"章用在自己的書畫藏品上,這次卻看走了眼,托人代購,得知真相后羞愧不已,自毀其章。
張大千造的石濤假畫還在無意間戲弄了南方的著名收藏家黃賓虹,其仿造的石濤手卷上題"白云荊關一只眼"數字,被黃賓虹以為是其藏品,愛不釋手。見黃氏看走了眼,張大千便試探性地交換了一張黃賓虹所收藏的石濤真跡。以自己的假石濤換了一張真石濤,大千實在是不亦樂乎。
而今天倘若能夠得到一幅張大千的仿作,相信其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都不會讓收藏者失望。
鏈接
木版水印:中國藝術品復制"一絕"
談到復制藝術品,實在不能回避被稱為"中國一絕"的木版水印。這是一種進行高仿真、還原復制的雕版印刷術,是以刀代筆刻制印版,并在一張宣紙或絹上反復印刷,使水印的神形、筆墨、色調、意趣、風格、題款、印章等皆酷似原作的方法。
1900年,中國在敦煌石窟出土了唐代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階所刻的《金剛經》扉頁插圖,成為現存最早的雕版單色印刷品,應該可算作是木版水印的源起。歷經宋元,到明代天啟年間,出現了一種叫"短版"的印刷法,第一次完成了彩色木版的印刷術,現在的木版水印法就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
木版水印的工序包括勾描、刻版、印刷三個過程。勾描是由畫師按照畫家的原作或者原作的照片勾描在專用的紙上,畫面上有幾種顏色就勾描幾套版,必須把原作畫面的深淺濃淡的層次和筆墨情趣如實地表現出來?贪媸前压疵韬玫募埛促N在木板上,然后參照原作細心領會作者的創(chuàng)意、畫面的情趣,并按照勾描好的墨線,持刀如筆地把原作維妙維肖地刻在木板上。印刷要用悶濕的宣紙,在一定濕度的室內進行,印刷者必須掌握一定的繪畫技巧,在了解勾描、刻版工藝的基礎上,追摹原作的精神面貌,按刻出的套版印刷完成。
目前,中國的木版水印以北京榮寶齋最為著名,這一創(chuàng)立于1894年的百年老字號最初致力于印制信箋、詩箋等傳統(tǒng)的文房用品,曾受魯迅與鄭振鐸委托出版了《北平箋譜》,重新刻印了明代的《十竹齋箋譜》。1952年開創(chuàng)以傳統(tǒng)雕版印刷藝術復制中國畫的先河,試印齊白石的《白茶花》,徐悲鴻的《奔馬》等紙本國畫獲得成功,兩年后又成功試印了清代畫家王云的絹本國畫《月夜樓閣圖》,填補了自這種雕版印刷藝術出現以來從未問津過絹本國畫的歷史空白。而五代名畫家顧閎中所作《韓熙載夜宴圖》手卷的木版水印則是榮寶齋的扛鼎之作。
據悉,復制此畫時共勾描了1667張圖稿,雕刻了1667塊木版,從動工到裝裱歷時8年之久,印了20多萬次,總共印制了35幅。
因為同原作難分軒輊,被故宮博物院定為"次真品",意指這些作品的珍貴程度僅次于真品。
一幅類似于《韓熙載夜宴圖》的木版水印市場價格通常在數十萬元,高價的原因一是制版程序非常繁瑣;二是使用材料異常講究,所用紙、絹、顏料等都必須與原作相同;三是重復使用率低,通常只能印幾張、十幾張?梢詠y真的高質量加上有限的數量,使其產生了很高的市場需求度,收藏價值日益攀升。

全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