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頻加網技術

印前頻道 - 印前技術 來源:中國設計在線 作者:hccm 2010-07-09

       調頻網點(Frequency Modulated HalftoneDot,簡稱FM網點)的出現(xiàn)及它在解像力、無龜紋及文合一處理等方面的優(yōu)勢,受到印刷界的普遍重視。隨著材料和配套工藝的完善,將成為一種優(yōu)于傳統(tǒng)調幅網點(Amplitude Modulated Halftone Dot,簡稱AM網點)的主要加網方式。

  常規(guī)加網技術用改變網點大小的方法來再現(xiàn)連續(xù)調原稿的顏色和層次變化,改變網點的大小相應于無線電技術中的幅度調制,由于這一原因,調頻加網技術出現(xiàn)后人們將常規(guī)加網技術產生的網點稱為調幅網點。

  調頻網點技術與調幅網點技術的不同,在于它不是通過改變網點大小的方法,而是由計算機按數字圖像的像素值產生大小相同的點,這些點的最小直徑可與設備的記錄精度相等。一個半色調單元中有限個點群的集合構成了形式上很特殊的網點,它沒有固定的形狀,這些點出現(xiàn)的位置是隨機的,又被稱為"隨機網點",例如兩個數值上完全相等的像素在采用調頻加網技術形成網點時,雖然記錄點的數量相同,但出現(xiàn)位置卻不同。構成一個調頻記錄點面積的總和等于一個常規(guī)網點的大小,它的面積率也與常規(guī)網點相等。調幅網點是以網點的大小來表示圖像的色調效果,網點在空間出現(xiàn)的頻率和單位面積上網點的數量恒定不變,通過改變網點面積來表現(xiàn)圖像色調,即亮調部位網點小,暗調部位網點大;調頻網點面積固定不變,靠改變網點在空間的分布密度(密集程度)來表現(xiàn)圖像色調。

  調頻網點與調幅網點相比較具有很多優(yōu)點,主要表現(xiàn)在:

  1.消除"龜紋"的產生。彩色印刷通常利用四種獨立的加網圖像準確套印而完成的,這些圖像分別使用青、品紅、黃和黑四色油墨印刷,采用調幅加網技術,規(guī)則的有序排列的網點和網點的單一化,必然產生網線角度,在套印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產生"龜紋"。而調頻加網技術,網點出現(xiàn)的概率是隨機的,網點排列是無規(guī)律的,不再有規(guī)則的空間網點狀結構,消除了由于圖像本身某些規(guī)則條紋與加網網屏發(fā)生干涉而產生"龜紋"的可能性。

  2.提高色彩復制能力。由于調頻網點分布不規(guī)則,不存在網線角度問題,因此可采用青、品紅、黃、 黑以外的顏色來擴大色域范圍,增加專色油墨印刷,實現(xiàn)高保真(HiFi)色彩印刷,把印刷品和原稿的色彩差距減小,提高色彩的復制能力。

  這對于印刷商用市場提高利潤極有幫助。另外,由于調頻網點作不規(guī)則分布,可避免網點相互重疊,油墨也可直接印在承印物上,故可使用較大的墨量,增加色彩效果。
  3.解像力高。調頻網點技術是網點的密集程度,即單位長度內網點的數量(DPL)表示網點圖像的精細程度,構成FM網點的黑化點即是形成圖像色調的"元素",同時也是表現(xiàn)細微層次的最基本單元。在系統(tǒng)分辨率相同的條件下,調頻網點比調幅網點具有更高的解像力。

  4.高清晰度。在調幅加網技術中,網點線數決定清晰度,網線數越高,輸出的網點面積越小,清晰度越好。但通常網線數過大,復制技術難度較大,所以調幅加網技術產生的輸出圖像都要做細微層次強調,即USM。由于調頻加網采用的網點面積特別小,圖像復制清晰度高,復制效果接近連續(xù)調的攝影稿,特別是亮調和暗調部位細微層次得到了很好的再現(xiàn)。在低分辨率的照排機上采用調頻網點技術也可獲得高質量的圖像,而調幅網點技術對照排機的分辨率要求較高。

聲明:站內網友所發(fā)表的所有內容及言論僅代表其本人,并不反映任何網站意見及觀點。

全部評論

暫無相關推薦